預計2022年舉行的北京冬奧會,因為中國境內的人權問題遭到國際撻伐,由美國率先開槍,紐西蘭、澳洲、英國和加拿大亦陸續先後宣布將「外交抵制」北京冬奧,不派官方代表參加北京東奧,引來北京當局跳腳。專家認為,基於中國的「面子問題」,要是未來有更多國家陸續加入抵制,中國將會從雙邊合作領域及贊助冬奧的國際企業下手反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非政府組織「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劉亞偉認為,全球最強兩大經濟體美國、中國,已經進入「結構性競爭」,除了「美中貿易戰」這類經貿層面的衝突,就連地緣政治、價值觀方面也持續產生歧見,根據《BBC中文網》報導,劉亞偉認為當美中雙方因「人權問題」陷入雙方不同的價值觀討論時,彼此讓步的可能就更小了。

劉亞偉表示,美國帶頭的外交抵制對於中國人民來說影響不大,但對中國政府來說還是會在意,畢竟這關乎北京當局的面子與榮譽問題,同時也是中國在國際形象的問題。不過他也提到,儘管中國可能對此做出反制行動,但實際上的選擇並不多。

經濟層面上,美中雙方的懲罰性關稅仍持續徵收;政治層面上,制裁官員的方式則是老生常態了無新意。劉亞偉認為,中國最有可能的是,在美國提出願意合作的事務上放慢腳步「消極對待」,包含核武控制、朝鮮半島、氣候變化等議題的雙邊對話。

此外,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亦分析,美國明確透過外交抵制強調人權問題,對於國際品牌方在中國的市場是個挑戰,贊助冬奧的國際企業亦有可能選擇撤銷贊助以避免聲譽受損;中國方面則可能透過行政延誤、投資審查或對企業發起環境和工作安全規定方面的審查以作為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