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從新聞媒體、親友或甚至受暴者自身經驗中,常可以看到親密關係受暴者即使生活長期受影響甚至周邊親友不停勸離,還是無法主動結束並離開一段關係,不少親友也會勸到生氣進而放棄。常言道「當局者迷」,有時受暴者不是「不離開」而是「離不開」,若受暴者本人或周邊親友能夠對其背後原因多點了解,或許才能確實保護自己,脫離家暴事件持續上演的泥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了解「離不開」的原因 才能讓受暴者「清醒」

離開任何一段關係都不容易,有多方的考量、情感的羈絆,也會因錯誤的養成觀念,讓受害者期待並相信對方能有改變的一天,而忽略暴力行為本就是一種犯罪,是不該存在於任何一種相處模式中的。另外,施暴者也常將暴力行為的責任,推到受害者身上,讓受害者不會意識到那就是家庭暴力,這也是為什麼「離不開」。

藉由檢視下列幾點因素,可協助找出受暴者無法離開的原因,進而對症下藥:

(1) 受害者在外的社會與經濟壓力:若受害者是長年在家照顧孩子、操持家務者,面對重回職場的一系列壓力,像是否還具備工作能力、年齡是否還有競爭力等,心理上的焦慮與對未知的恐懼,甚至會動搖離開家暴環境的決心。再者,社會氛圍較容易對離開的受害者貼上負面標籤,受害者因害怕被貼標籤而寧願繼續忍耐。

(2) 受害者的成長背景:女性成長過程中,較容易受到傳統性別角色的影響和教導,認為在親密關係中要「忍」、「順從」等就能使關係變得更美滿,結果卻沒想到犧牲奉獻的背後卻只讓暴力傷害更為嚴重。

(3) 受害者的精神病理學:舉例來說,具有邊緣人格(a borderline personality)者,對於自我形象、人際關係與情緒普遍不穩定,在不穩定及緊張關係中,也相對無法確定自己正在遭遇的問題,是否會傷害自己。

(4) 受害者和施暴者的關係:受害者的崇拜與拯救感、被威脅與控制,經濟與子女等因素等等。這些問題呈現出糾結混亂的家庭因素,都是難以離開的原因。

如何「安全下莊」? 這幾點絕對要注意

「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若沒有長時間互動和深刻相處,很難了解對方是否具有暴力傾向,特別是情意正濃的交往初期,更是無法辨別。那麼,當發現對方有家暴行為,到底該怎麼離開這段關係,最重要的前提是「安全」,在安全的基礎下,輔以謹慎、溫和並緩慢的處理方法。

(1) 堅定的決心:事情不能只聚焦在家暴者對你的好,而忽略對方打你的事實,若置之不理,只會加深對方暴力的惡習並難以逃離。

(2) 告訴家人與朋友你的處境:行動前先告知家人朋友你在這段關係中的處境,並打算離開這段關係的想法。家人朋友的了解與支持,可以緩和你的焦慮並討論離開的方式,甚至也能保護你遠離可能的危機狀況。

(3) 理性且委婉的淡化關係:想好自己說的方式、態度和理由,並事先多做演練,減少傷害性,讓對方有尊嚴地離開可以減少悲劇發生。

(4) 慢慢地遠離並減少回應:對方會因為失去你而感到焦躁甚至偏激的行為,所以消極的回應到後續的不回應這段過程需要慢慢做,讓雙方冷靜下來後,則避免有聯繫、牽扯或財務糾紛等等。同時間請保留一段情感真空期,避免再度刺激對方。

(5) 尋求警政協助:若分開後施暴者仍過度打擾可向警方舉證,並盡量避免單獨外出。嚴重者可以申請保護令或提出傷害告訴。

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主動諮詢政府或民間單位

如果真的走到司法程序,不懂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也沒關係,國內有政府單位「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的婦幼保護專線113」和民間單位「勵馨基金會」、「現代婦女基金會」、「法律扶助基金會」等,皆有專業人員提供相關法律及社會協助訊息,協助受暴者度過動盪不安的過程。

原文網址:

https://oopswu.com/2020/08/19/%E5%BF%83%E7%90%86%E8%AB%AE%E5%95%86%E5%B8%AB%E9%82%B1%E9%83%81%E8%8C%B9%EF%BD%9C-%E6%9A%B4%E5%8A%9B%E8%A1%8C%E7%82%BA%E7%9A%84%E8%83%8C%E5%BE%8C%E6%98%AF%E6%8E%A7%E5%88%B6%E8%88%87%E6%AC%8A%E5%8A%9B/

(文章授權提供/作家:Oops!!Wu)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家暴受害者從清醒到逃離 「這幾點」必須知道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