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乾癬是什麼疾病? 身體出現哪些徵兆要注意?

關節痛、指甲變形、皮膚出現紅色斑塊都跟乾癬有關?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羅陽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免疫失調疾病,會使皮膚細胞生長速度增加,造成快速脫屑,最大特徵是皮膚表面會有界線清楚的紅色斑塊,並帶有銀白色碎屑,好發部位包括頭皮、耳後、膝蓋、手肘、股溝,氣溫溼冷時症狀容易更明顯。

羅陽醫師指出,乾癬患者的指甲會出現類似水滴型的凹陷,且帶有一點一點的斑點。病人也可能出現指甲易脆、易裂,容易與灰指甲混淆。統計發現,約有10%-30%乾癬病人會發生「乾癬性關節炎」,發生在肢端時會導致手指粗大、紅腫熱痛,或引起阿基里斯腱疼痛。此外,乾癬性關節炎也可能發生在脊椎,易與姿勢不良、退化性關節炎等混淆。



乾癬如何診斷與發現?  掌握336法則及早治療

羅陽醫師提醒,乾癬性關節炎經常與指甲問題同時發生,這表示乾癬已波及遠端關節,當有關節疼痛合併指甲變化時,且股溝、頭皮、耳後等部位發現有紅色斑塊,就要特別注意可能與乾癬有關。

羅陽醫師解釋,當懷疑是乾癬引起的皮膚病灶時,會進行切片檢查。部份乾癬性關節患者因症狀不嚴重,或手指彎曲度不明顯,初期可能較難判斷,則會透過影像輔助及抽血檢測發炎指數進行評估。

羅陽醫師說明,要及早察覺乾癬問題,應掌握「336法則」:如果乾癬發生在頭皮、指甲、皮膚皺摺3個部位;關節出現僵硬、紅腫、疼痛3個症狀;則應及早掌握6個月的黃金治療期。



乾癬有哪些誘發因子?  還會引發身體其他疾病?

乾癬屬於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不具有傳染力,但日常生活中不少因子可能促使症狀爆發。羅陽醫師指出,受傷、擦傷時可能誘發乾癬。傷口受到鏈球菌感染,與水滴型乾癬也有明確相關。另外,特定藥物如抗瘧疾藥物、奎寧類藥物、系統性類固醇、血壓藥物、鋰鹽類藥物,都可能誘發乾癬發作。

羅陽醫師提醒,過量飲酒也可能觸發乾癬。過度增強免疫力的食材,如靈芝、當歸、巴西蘑菇、冬蟲夏草等,都可能導致乾癬變得更為嚴重,食用前應注意自身體質。另外,壓力也會讓乾癬惡化,過去研究發現,約3到4成患者,因工作、課業壓力而有症狀惡化的情形。

乾癬不僅會造成皮膚病灶,更可能增加其他共病風險,羅陽醫師解釋,乾癬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的機率都更高。部份患者也會出現克隆氏症等發炎性腸道疾病問題。中重度的患者也可能出現乾癬性關節炎。乾癬病人因為壓力,容易憂鬱,因此心理疾病風險也較常人更高。



乾癬有哪些治療方式?  妥善治療90%病灶能清除?

羅陽醫師表示,乾癬的治療方法包括口服的免疫抑制劑、紫外線光照治療、生物製劑等。健保目前給付範圍是兩線的口服免疫抑制劑與紫外線照光治療,如果治療後乾癬面積未改善、症狀仍嚴重者,才有給付生物製劑。外用藥膏則是使用含有維他命D衍生物混合類固醇成份為主。

羅陽醫師舉例,過去收治一名20多歲發病的患者,初期症狀為皮膚脫屑、乾燥,之後陸續發生指甲、關節疼痛,無法搬抬重物。疾病更影響日常生活,如帶孩子到游泳場館時,因大面積皮膚脫屑被禁止下水,孩子甚至希望他不要同去。眼看乾癬造成生活中諸多不順,於是積極配合治療,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改善90%病灶,不但心情變得開朗,工作及親子關係都獲得改善。



乾癬病人如何做好日常照護?  會影響免疫力食物別亂吃

乾癬病人除了積極治療,更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自我照護。羅陽醫師提醒,乾癬病人如果覺得患部癢,盡量以輕拍取代搔抓。穿著毛料衣物時應避免摩擦身體,建議以寬鬆、棉質衣物為主。定期修剪指甲。

另外,乾癬病人應避免攝取影響免疫力的食物,如牛樟芝、冬蟲夏草等等。減少喝酒,少吃辛辣食物等較刺激性的飲食。由於壓力會促發乾癬,建議患者保持愉快心情、維持規律睡眠,避免情緒過度起伏。

羅陽醫師提醒,有些坊間說法將乾癬視為「癬」,相關的偏方、飲食說法眾多,任意嘗試可能反而導致症狀加劇,呼籲民眾有任何皮膚病灶問題,應至皮膚科就醫檢查。如果確診乾癬,積極治療可有效改善病灶,平日也可適當運動以促進心血管健康,惟外傷可能引發乾癬病灶,運動時應有妥當保護措施。

延伸閱讀
小黃運將射精有血 竟是「攝護腺癌」作祟!
為守護小腳丫點燈 全台首座公益「城市光雕」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