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心腦血管要健康才能預防中風與心肌梗塞,時下民眾輕易就可答出「控制三高」可降低中風機率,但確實做到的人卻不多。聯新國際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陳右緯提到,除了藥物之外,還可藉由生活型態的改變如: 規律運動、均衡飲食、維持標準體重、戒菸等,幫助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美國心臟學會及台灣腦中風學會都建議:「運、重、菸、食、醇、壓、糖,簡單生活七件事」,其中飲食和其他危險因子控制息息相關。馬偕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傅維仁更表示,許多上班族及年輕人因為外食又不愛運動而危害心腦血管健康。
三高影響心血管健康 飲食、運動協助控制三高
引起腦中風的原因很多,但多數是因慢性病、不良生活習慣所致。血壓、血糖、膽固醇過高或是控制不佳,會直接影響心血管健康,而良好的生活型態則是協助控制三高的關鍵,陳右緯醫師指出,有許多研究指出,體重過重者,三高機率會增加,更要注重飲食及運動來幫助控制體重。
傅維仁主任也表示,一日三餐是生活必需的,若吃的不健康,就可能造成糖尿病或膽固醇過高,加上門診中也看到許多年輕人習慣外食、不愛運動、工作又長時間坐著,也會導致罹患三高的風險增加。
飲食均衡、定時定量 越晚吃越容易胖
飲食建議參考三個面向,質、量、用餐時間。每個人每日攝取的熱量原則取決於身高、體重、性別、活動量等,可得出不同標準。陳右緯醫師指出,六大類食物要均衡攝取,用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國際有研究顯示,即使攝取的量相同,但越晚進食,增加膽固醇的機率越高,太晚用餐、吃宵夜都容易使體重增加。
高齡者代謝低、牙口差 虛弱不動陷惡性循環
由於慢性病病人多數為高齡長者,年紀越大基礎代謝降低、運動量減少,陳右緯醫師表示,若飲食過於清淡,或牙口不好不吃肉,容易會有肌少症而力量不夠、虛弱、不想動,使新陳代謝更差、能量需求低,陷入惡性循環。若想得到更進一步的資訊,國建署的網站有兒童、成人、老人的飲食餐盤可提供參考。
多重慢性病病人 建議諮詢主治醫師
然而若是已知有慢性病的病人,更因加強管理飲食攝取原則。傅維仁主任提到,若為高血壓的病人,建議飲食要低鈉;若為多重共病,同時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者,則更需要注重蛋白質攝取,少油、少糖、少鹽,避免加重腎臟負擔。建議老人家可以早晚喝一杯牛奶,有慢性腎臟病者,需特別注意並跟主治醫師及營養師諮詢飲食注意事項。
已中風病人 標準更嚴格
已經發生中風過的病人,對三高控制要更嚴格,陳右緯醫師表示,低密度膽固醇應控制在100mg/dL以下,或更積極控制在70mg/dL左右,限制油糖攝取含量,都可預防再次中風跟降低心腦疾病機率。尤其中風過的病人當中,1/4會有吞嚥困難,或因活動量減少合併便秘問題。吞嚥困難的病人可適時請教醫師或營養師,選擇濕潤軟嫩、質地濃稠適中的食物,避免嗆咳;飲食中可以增加纖維素的攝取,促進腸蠕動,以改善便秘。
掌握飲食配合醫囑 降低二次中風機率
「健康飲食也可以帶來抗發炎、抗氧化的效果,對直接控制發炎反應、血管動脈硬化也有關係,在吃得高興之餘也要吃的健康。」陳右緯醫師建議,學習閱讀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更能掌握飲食的攝取量。
傅維仁主任強調,「慢性病不是單靠吃藥就會改善,藥物並非萬能,配合醫師之外一定要多運動,特別是抽菸者一定要戒菸。」她表示,二次中風的致殘率更高,且三個月內有5%患者會二次中風,生活習慣必須要調整,若不確定該如何調整,除了醫師之外,也可以諮詢營養師。
腦中風學會官方網站中有民眾衛教專區(https://www.stroke.org.tw/GoWeb2/include/index.php?Page=8-2
),可以獲得相關資訊;或是血脂動脈學會等相關學會網站,也都有許多資訊;國民健康署網站中甚至有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飲食行為測量表可以作為參考依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簡單生活七件事(四)調整好這件事 遠離腦中風與心血管疾病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引起腦中風的原因很多,但多數是因慢性病、不良生活習慣所致。血壓、血糖、膽固醇過高或是控制不佳,會直接影響心血管健康,而良好的生活型態則是協助控制三高的關鍵,陳右緯醫師指出,有許多研究指出,體重過重者,三高機率會增加,更要注重飲食及運動來幫助控制體重。
傅維仁主任也表示,一日三餐是生活必需的,若吃的不健康,就可能造成糖尿病或膽固醇過高,加上門診中也看到許多年輕人習慣外食、不愛運動、工作又長時間坐著,也會導致罹患三高的風險增加。
飲食均衡、定時定量 越晚吃越容易胖
飲食建議參考三個面向,質、量、用餐時間。每個人每日攝取的熱量原則取決於身高、體重、性別、活動量等,可得出不同標準。陳右緯醫師指出,六大類食物要均衡攝取,用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國際有研究顯示,即使攝取的量相同,但越晚進食,增加膽固醇的機率越高,太晚用餐、吃宵夜都容易使體重增加。
高齡者代謝低、牙口差 虛弱不動陷惡性循環
由於慢性病病人多數為高齡長者,年紀越大基礎代謝降低、運動量減少,陳右緯醫師表示,若飲食過於清淡,或牙口不好不吃肉,容易會有肌少症而力量不夠、虛弱、不想動,使新陳代謝更差、能量需求低,陷入惡性循環。若想得到更進一步的資訊,國建署的網站有兒童、成人、老人的飲食餐盤可提供參考。
多重慢性病病人 建議諮詢主治醫師
然而若是已知有慢性病的病人,更因加強管理飲食攝取原則。傅維仁主任提到,若為高血壓的病人,建議飲食要低鈉;若為多重共病,同時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者,則更需要注重蛋白質攝取,少油、少糖、少鹽,避免加重腎臟負擔。建議老人家可以早晚喝一杯牛奶,有慢性腎臟病者,需特別注意並跟主治醫師及營養師諮詢飲食注意事項。
已中風病人 標準更嚴格
已經發生中風過的病人,對三高控制要更嚴格,陳右緯醫師表示,低密度膽固醇應控制在100mg/dL以下,或更積極控制在70mg/dL左右,限制油糖攝取含量,都可預防再次中風跟降低心腦疾病機率。尤其中風過的病人當中,1/4會有吞嚥困難,或因活動量減少合併便秘問題。吞嚥困難的病人可適時請教醫師或營養師,選擇濕潤軟嫩、質地濃稠適中的食物,避免嗆咳;飲食中可以增加纖維素的攝取,促進腸蠕動,以改善便秘。
掌握飲食配合醫囑 降低二次中風機率
「健康飲食也可以帶來抗發炎、抗氧化的效果,對直接控制發炎反應、血管動脈硬化也有關係,在吃得高興之餘也要吃的健康。」陳右緯醫師建議,學習閱讀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示,更能掌握飲食的攝取量。
傅維仁主任強調,「慢性病不是單靠吃藥就會改善,藥物並非萬能,配合醫師之外一定要多運動,特別是抽菸者一定要戒菸。」她表示,二次中風的致殘率更高,且三個月內有5%患者會二次中風,生活習慣必須要調整,若不確定該如何調整,除了醫師之外,也可以諮詢營養師。
腦中風學會官方網站中有民眾衛教專區(https://www.stroke.org.tw/GoWeb2/include/index.php?Page=8-2
),可以獲得相關資訊;或是血脂動脈學會等相關學會網站,也都有許多資訊;國民健康署網站中甚至有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飲食行為測量表可以作為參考依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簡單生活七件事(四)調整好這件事 遠離腦中風與心血管疾病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