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3日專電)立陶宛允許設立台灣代表處引發中國一連串經貿施壓,近日更傳出貨物無法在中國進港清關,甚至遭退運、下架。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今天說,計畫下週向歐盟執委會正式請求對中交涉。
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告訴在立陶宛的媒體,執委會權責涵蓋貿易政策;他將請歐盟介入、協助捍衛成員國立陶宛的權益。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指出,已注意到立中相關爭議,正在釐清狀況。
立陶宛今天舉行內閣會議。財政部長思凱斯特(Gintarė Skaistė)會後向媒體表示,中國占立陶宛出口總額約1%,並非主要貿易夥伴,貿易施壓預料對立陶宛產業和經濟影響有限。
對於下一年度政府預算案是否納入補償企業損失所需經費,思凱斯特語帶保留。她提到,企業做決策時,確實有必要將中國、白俄羅斯等市場的潛在風險納入評估。
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對中方的作為感到遺憾,希望政府能協助補償企業損失。
昨天傳出中國海關1日已將立陶宛自電子作業系統移除,立陶宛貨物因此無法清關。中方並未正式宣布相關新規定,但中國海關總署官網11月30日起確實有業者留言表示,無法申報「立陶宛的單子」,退單內容顯示「邏輯不通過」、「系統異常」。
根據立陶宛媒體近一、兩天報導及立陶宛中國貿易協會(LCTA)的資料,並非所有出口中國的立陶宛企業都受立中外交風波衝擊,目前受影響最大的是食品飲料及農林牧相關產業,高科技或替代性較低的產品和服務則幾乎不受影響。
立陶宛釀酒協會(Lithuanian Brewers Association)會長蓋拉道斯卡斯(Saulius Galadauskas)告訴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LRT),情況令人憂心,已有啤酒等產品遭下架、退運的例子。部分業者參加歐盟對成員國出口第三國(包括中國)的獎勵計畫,如今計畫推動也面臨困難。
受影響的還有美妝業者。產品標榜天然、技術創新的Biok Lab的出口業務主管普伊多卡斯(Lukas Puidokas)指出,台灣代表處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後,中國消費者避免購買立國商品的趨勢增強。此外,中方夥伴為了管控政治因素衍生的風險,也傾向暫停與立陶宛合作。
不過,普伊多卡斯評估亞洲其他市場的潛在營收足可彌補公司近幾個月來在中國所蒙受損失。他提到,台灣市場極具潛力,公司產品預計不久後就會進入台灣零售通路。他認為,停止與中國合作短期內勢必造成可觀損失,但長期來看,應能給公司和立陶宛帶來更大好處。
對於立陶宛產品在中國遭「卡」,澳洲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Australian Centre on China in the World)研究員宋文笛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中國境內企業為避免後續政治風險及供應鏈問題,自然傾向與立陶宛保持距離;至於公部門,由於目前正值各省市級領導人換屆,研判不會在未經上級指示的情況下,主動改變既定作為。
立陶宛安全事務專家勞里納維丘斯(Marius Laurinavičius)則告訴中央社,中方的惡形惡狀反而有助立陶宛說服盟友,中國對他們也構成威脅,中方簡直是做球給立陶宛。他並提到,中國如今成為威脅,「餵養」、縱容敵人壯大的自由民主世界也有責任。(編輯:陳惠珍)1101204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立陶宛今天舉行內閣會議。財政部長思凱斯特(Gintarė Skaistė)會後向媒體表示,中國占立陶宛出口總額約1%,並非主要貿易夥伴,貿易施壓預料對立陶宛產業和經濟影響有限。
對於下一年度政府預算案是否納入補償企業損失所需經費,思凱斯特語帶保留。她提到,企業做決策時,確實有必要將中國、白俄羅斯等市場的潛在風險納入評估。
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對中方的作為感到遺憾,希望政府能協助補償企業損失。
昨天傳出中國海關1日已將立陶宛自電子作業系統移除,立陶宛貨物因此無法清關。中方並未正式宣布相關新規定,但中國海關總署官網11月30日起確實有業者留言表示,無法申報「立陶宛的單子」,退單內容顯示「邏輯不通過」、「系統異常」。
根據立陶宛媒體近一、兩天報導及立陶宛中國貿易協會(LCTA)的資料,並非所有出口中國的立陶宛企業都受立中外交風波衝擊,目前受影響最大的是食品飲料及農林牧相關產業,高科技或替代性較低的產品和服務則幾乎不受影響。
立陶宛釀酒協會(Lithuanian Brewers Association)會長蓋拉道斯卡斯(Saulius Galadauskas)告訴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LRT),情況令人憂心,已有啤酒等產品遭下架、退運的例子。部分業者參加歐盟對成員國出口第三國(包括中國)的獎勵計畫,如今計畫推動也面臨困難。
受影響的還有美妝業者。產品標榜天然、技術創新的Biok Lab的出口業務主管普伊多卡斯(Lukas Puidokas)指出,台灣代表處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後,中國消費者避免購買立國商品的趨勢增強。此外,中方夥伴為了管控政治因素衍生的風險,也傾向暫停與立陶宛合作。
不過,普伊多卡斯評估亞洲其他市場的潛在營收足可彌補公司近幾個月來在中國所蒙受損失。他提到,台灣市場極具潛力,公司產品預計不久後就會進入台灣零售通路。他認為,停止與中國合作短期內勢必造成可觀損失,但長期來看,應能給公司和立陶宛帶來更大好處。
對於立陶宛產品在中國遭「卡」,澳洲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Australian Centre on China in the World)研究員宋文笛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中國境內企業為避免後續政治風險及供應鏈問題,自然傾向與立陶宛保持距離;至於公部門,由於目前正值各省市級領導人換屆,研判不會在未經上級指示的情況下,主動改變既定作為。
立陶宛安全事務專家勞里納維丘斯(Marius Laurinavičius)則告訴中央社,中方的惡形惡狀反而有助立陶宛說服盟友,中國對他們也構成威脅,中方簡直是做球給立陶宛。他並提到,中國如今成為威脅,「餵養」、縱容敵人壯大的自由民主世界也有責任。(編輯:陳惠珍)11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