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特有海島型氣候,高山終年雲霧繚繞,日夜溫差與充足水氣,孕育出高山茶無可取代甘醇滋味,致使臺灣茶享譽全球。只是,茶葉生產除了需要氣候條件外,品質良窳與茶農栽培管理及製茶技術有決定性關係。由農委會舉辦的農業科研成果發表會,即以臺灣茶營運輔導為主題,呈現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導入產銷鏈結應用成效,全面提升台灣茶競爭力。
農委會在農業生產供應鏈投入多項關鍵技術的研發,透過輔導示範場域導入關鍵技術,建立符合市場需求及通路採購標準的生產模式,並協助擬定創新行銷策略,強化整體產銷運營體質,盼能提升我國外銷潛力作物生產場域之供貨及營運能力。
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王仕賢表示,茶跟紅酒一樣,都是高端產品,從生產環境開始監控,未來氣候變遷,水資源會減少10%,沒有水就沒有農業,如何因應這樣的狀況,有賴這些設備的普及化;今天邀請資訊公司、灌溉系統公司、文創公司,大家一起跨域結合,希望強化台灣茶競爭力。
農委會茶葉改良場場長蘇宗振說,茶改場今年118歲了,有豐富的製茶技術與經驗。只是一旦面臨氣候變遷,以前看天氣作茶,現在跟百年前的氣溫、濕度都不一樣,要怎樣製作優質台灣茶?就要轉型升級,落實茶葉生產智慧化,及專家決策系統。
本次成果發表會除由農科院說明輔導歷程外,同步邀請茶改場專家分享茶廠環境監測對製茶智能化輔助提醒之應用,以及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Gs)產業化推動與應用等技術如何應用於產業升級,以健全臺灣茶產業發展。
另邀請逢甲大學魏彰志助理教授分享臺灣精品茶葉如何透過建立數位行銷策略,帶動產業的商業模式轉型。最後由示範場域華剛茶業之杜蒼林執行長分享智慧農業系統應用於茶園栽培管理與製茶之經驗,完整呈現營運輔導計畫之整體輔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