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18日專電)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今天掛牌成立。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表示,這是自由民主的勝利;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則說,台灣代表處成立對曾見證國家重獲獨立的立陶宛人而言,意義重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特別的是,立陶宛1990年重獲獨立後的第一任元首、自由民主新立陶宛「國父」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今天也親赴台灣代表處祝賀。現年89歲的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是現任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的祖父。

帕維里歐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接受立陶宛媒體採訪時說,「我們終於可以自由地談論自由,名正言順地稱呼事物」,這是自由民主世界的勝利。

帕維里歐尼斯預期將有其他歐洲國家跟進立陶宛。他透露,他已與捷克參議院外交、國防與安全事務委員會主席費雪(Pavel Fischer)通話,並表達十分期待在捷克新上任的政府下,駐捷克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也能冠上「台灣」名號。他也期待捷克等中東歐國家能仿效立陶宛,退出與北京的17+1互動機制。

帕維里歐尼斯今天透過臉書表示,得知台灣代表處開張後,他與幾位「立陶宛台灣之友」在午餐時間奔向代表處辦公室,與代表黃鈞耀熱絡互動,還有人激動流下喜悅的眼淚。

馬爾德基斯 (Matas Maldeikis)今天也拜訪了代表處。他說,在爭取國家脫離蘇聯、重獲獨立年代成長的立陶宛人,如今已在政府與國會位居要職。他們見證立陶宛如何成為地緣政治賽局的犧牲者,也聽過無數次西方國家所謂務實政治原則信奉者的「忠告」:別大談獨立、別招惹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

馬爾德基斯說,這樣的「忠告」所隱含的不正義深深烙印在那個世代的立陶宛人心裡。現在,他們既然被賦予權力,就要用行動證明,另一種國際關係道路是可能的。

他強調,事實上,對立陶宛而言,支持台灣再務實不過,完全不是出於所謂天真的理想主義。首先,自由民主的存續攸關立陶宛國家安全;當自由民主遭遇來自集權體制越來越大的壓力,只要有一個民主政體倒下,就意味集權體制有機會得寸進尺,21世紀的國際關係仍有這樣的「骨牌效應」特點,這與地理上的親疏遠近無關,阿富汗陷落就是一個例子。

此外,馬爾德基斯指出,與台灣發展關係也有實際的經濟層面考量。台灣目前是歐盟第15大貿易夥伴,許多歐洲國家正積極對台灣資本與企業招手,他肯定立陶宛也跟上趨勢,「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外交部長吳釗燮7月宣布規畫以「台灣」名義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代表處,引發中國不滿,8月上旬宣布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隨後並祭出一連串外交、經濟報復手段。立陶宛駐中國大使米凱維切涅(Diana Mickevičienė)也被北京要求離境,並於9月初返回維爾紐斯。(編輯:高照芬)11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