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續幾件鋁棒事件,引發了公眾對台中市治安的質疑。問題是,這不只是台中一地的問題而已,也不是最近一時的問題,甚至不光是警察的問題,而是個值得我們全面檢討思考治安對策的深遠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我們崇尚法治,但有時尊重法律過了頭。法律禁止人民私刑私鬥,將所有武力使用歸於警察獨有。所以我們雖有「正當防衛」的法條,但法官判決時經常引用「防衛過當」判決反抗暴力者徒刑,令許多人在危機當下,不知該如何反應?扣應警察到場,卻又有種種法令限制警察行使權力,使警方寧可大事化小,息事寧人,少給自己找麻煩。令公眾不斷質疑,我們的司法和警察,到底是在保護好人?還是在保護壞人?


以這次惡少打人案例來講,假設被打的人想還手,一對三唯一的辦法,是用最快速度打倒一個,再打殘一個,才頂得住最後一個。即使武術高手,也無法在短短幾分之一秒內,掌握出手分寸,只能全力以赴。所以汐止那個噴辣椒水的騎士是對的,衝上去補噴,也是鎮住對方使其喪失行動力之所必要。打電話叫警察?人家棒子都出來了,等警察三分鐘後到,人可能已經被打掛了。


之前就有個陸戰隊員把侵入家裡的小偷打掛案例,結果被判刑。也有朋友被攻擊還手,一拳把對方脾臟打爆,結果被移送。我們的法律,對於反擊侵入民宅私領域的人,比照奧運規則要求點到為止,根本莫明其妙。先出手的人立場上應是絕對錯誤,自行負責,但法院反而常以傷亡狀況來決定刑責。這是對有能力保護自己與家人者的懲罰,進而縱容了施暴者的囂張。


真實的社會狀況是,法律與警力有其嚴格邊界和資源限制,永遠不可能涵蓋到社會的每個細微角落。這些角落就只能由個人自衛和黑道照顧來填補,政府力量愈薄弱的地方,黑幫勢力就愈龐大。如果不想讓黑幫坐大,便應增強正當防衛的空間。


以前在南部跑選舉,自然恩怨甚多。有人放話要來抄文宣辦公室,有人打電話來要我小心點,還有光頭(殺人或管訓出來的)直接來公司找碴。這些江湖人士都很有技巧,他們會辯稱叫我小心點是在關心我的身體健康,報警沒屁用,告也告不成,只能自行應付。所以我每天穿著野戰褲和鐵頭軍靴出入,車上放著鋁棒和7號鐵桿,把自己打扮成另一個流氓,這樣才「唬」得過去。


其實,台灣底層社會九成都是用「唬」的,真動手的機率不多。大度山上那些景觀咖啡廳,幾乎家家去請塊標哥屬名的匾額或中堂來掛著,晚上小混混們喝酒鬧事,抬頭一看,這家店是誰罩的?酒就醒了。也曾有台灣大哥跑路去對岸,成天吹牛自己武士刀砍人事蹟,某日陪他的大陸小弟受不了了,一進門背包往桌上一扔,鏘的一聲拉開一看,AK-74,大哥從此也就不敢太大哥了。


所以,要改善治安問題,光靠首長震怒和加強臨檢是沒用的,還是得殺雞警猴,抄光堂口,斷其金脈,鎮住其他人。臨檢查到瑪莎拉蒂車內有大筆現鈔和鋁棒,警方又能怎樣?現在最囂張的惡少,背後靠的不是線上賭博就是販賣毒品,其次是暴力討債,不把這些組織犯罪刨根清除,改善治安根本就是空談。


其次,法律上應該界定,先動手的或是闖進民宅、辦公室逞凶的,打死無罪也不賠,賦予民眾正當防衛的絕對權利。前些日子美國德州,三個人闖進民宅想搶劫,被主人開槍打得兩死一重傷,主人無罪開釋。自衛權利是靠黑幫照顧以外,唯一一條填補法律與警力隙縫的辦法。我們不鼓勵民間鬥毆私刑,但不能不讓自衛者有足夠的空間,也該容許人們自購辣椒水、鎮暴槍等非致命性武器,至少能在第一時間頂住亂入或恐嚇的惡徒。


最後,政治體系還是得與黑幫劃清界線。法律上,無法限制洗心革面從良的人參選,但至少政黨應負起責任,不該提名現在仍在道上攪和的人士,也不應讓其擔任黨政要職,更不應讓他們有權力或有機會把警察局長叫來辦公室痛罵羞辱。警察在一線免不了跟各方打交道,但與黑道兄弟或商界富豪過從過密,甚至牽扯人情而縱放掩護,只會讓小弟們更加囂張,最後無法控制。


以往,台灣地方兄弟掛多少還有點規矩,現在卻愈來愈不成體統。多年前彰化某位政界大老的爸爸,天性好賭,警察一抄賭場,八、九十歲的老人家身手矯健跳窗逃跑,警察叫他別跑,怕他摔到,他卻回說:「你是官兵,我是強盜,官兵抓強盜,強盜就該跑,這是天經地義。」最後只好帶回警局,請家人領回。現在呢?人都打到躺在地上,警察還能說他們不是現行犯;警察家的車被打到千瘡百孔,居然不敢吭聲。官兵居然被強盜壓得不敢喘大氣,黑白顛倒,主客易位,這才是整個社會的亂源。


法律與社會永遠存在力有未逮的隙縫,所以黑道永遠不會消滅,這是人類社會的現實缺陷。但是,政府必須把黑道勢力壓制在一個極低度範圍之內,否則必然天下大亂。在政府力有未逮的角落或時間差,就讓人們有足夠的自衛能力,警告惡少們不要太囂張,也許更能遏制這些無端生事案件頻繁出現。


話說回來,看到掄棒子想貓人的人轉瞬間淚流滿面,真的很療癒。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