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咳痰喘持續3周戴口罩會頭暈  小心是「肺阻塞」疾病警訊

常常覺得咳、痰、喘,戴口罩比別人更容易頭暈?一旦狀況持續三周以上,加上又有抽菸習慣,小心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警訊。國民健康署指出,簡稱「肺阻塞」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的呼吸道阻塞疾病。由於氣體無法通暢進出呼吸道、肺部氣體交換功能受損,會引起「咳、痰、喘」等症狀。

台大醫院內科加護病房暨呼吸照護中心主任古世基醫師表示,肺阻塞初期較無明顯症狀,也可能與一般感冒混淆,由於患者肺功能變差,疫情期間配戴口罩比一般人更容易有頭暈、頭痛等症狀。大數據票選也發現,民眾認為肺阻塞造成的喘不過氣症狀,有如隨時處在汽機車的廢氣中。



近五成高風險族群未檢查  一分鐘爬不了80階要注意

不過,最新調查卻發現,高達6成以上高風險族群,曾出現持續三周的「咳、痰、喘」症狀者,近五成(46.4%)不會尋求醫療協助。進一步調查發現,高風險族群多因為症狀尚未影響日常生活,或以為咳、痰、喘只是正常老化現象,忽略了及早發現肺阻塞的機會。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健鶴醫師提醒,肺阻塞早期症狀不明顯,暴露於菸害、廢氣、空污、粉塵等危險因子應格外提高警覺。另外,平時也可透過「一分鐘登階」來進行自我肺功能檢查,如果一分鐘無法爬完30階(約四層樓),且合併有3周以上的咳、痰、喘症狀,就應盡快就醫尋求X光及肺功能檢查。



每年肺阻塞死亡破300萬  急性惡化死亡率恐達兩成

肺阻塞造成的健康威脅,遠比一般民眾想像更深遠。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公布的十大死因中,肺阻塞高居第3名。全球每10秒中就有1人死於肺阻塞,每年約造成300萬人死亡。在台灣,每年死於肺阻塞的病人將近5000名。40歲以上肺阻塞盛行率介於6.1%至9.5%,就診率卻僅有2.1%,顯示仍有眾多病患未及時就醫。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疾病委員林慶雄副院長指出,肺部功能一旦損傷,幾乎無法逆轉。目前的肺阻塞治療,依照病人風險與症狀分為A-D四種族群。D級患者面臨症狀愈多且風險愈高。醫師提醒,當肺阻塞發生重度急性惡化時,2個月內死亡率可能高達20%。

林慶雄副院長提醒,民眾只要發現相關症狀持續3周以上,就應盡快就醫檢查。若確診為肺阻塞時,可透過多專科的整合型照護計畫,同時接受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包括戒菸、營養補充、運動、肺復原運動,以維持肺功能並減緩惡化速度。



只吃成藥壓症狀恐惡性循環  預防肺阻塞遠離「危險因子」

古世基主任補充說明,肺阻塞初期症狀不明顯,咳、痰、喘持續3周以上就要提高警覺。若未及早檢查而只是服用成藥控制症狀,可能導致症狀持續,造成肺功能損傷的惡性循環。一旦進展到有明顯症狀才就醫,疾病可能已經造成肺功能不可逆的傷害。

古世基主任提醒,戒菸是預防肺阻塞發生的首要,另外,職場上如果有環境暴露,長期接觸粉塵、灰塵等物質也是危險因子。二手菸影響也不可輕忽。至於無所不在的空污,可能對本身屬於高風險族群者造成傷害加乘。醫師提醒,盡量遠離危險因子,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是減少肺阻塞風險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