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已經正式成為Netflix史上收看人次最多的影集,而許多人都在期待,下一部能接續(或接近)這成就的「韓流」影集是啥?很快的答案揭曉,就是韓韶禧、朴喜洵、與安普賢主演,金鎮民執導的《以吾之名》,而這兩齣劇也有著類似的背景:都是Netflix投資拍攝的原創劇,一次上架所有集數,而非韓國電視台製作播出,Netflix跟著每周同步上架一至兩集;故事與人物的發展、節奏及互動,也都與傳統韓劇不太相同,攝製的尺度上也更寬一些。但兩齣劇也都有其獨特的特色,才能前後登上Netflix的排行收視冠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吾之名》描述還在高中念書,由單親爸爸撫養長大的女主角「智友」,已經數月不見父親蹤影,知道父親在為黑幫工作,個性剛烈的智友受夠了看不到父親,還要在學校忍受同學冷嘲熱諷的生活,打了通電話給父親說要斷絕關係,雖然刺激到父親迅速趕回家裡看她,卻也因此引來殺手,將父親在家門口被殺。後悔難過不已的智友,決定去黑幫尋求幫派老大的幫忙,為父親復仇,甚至不惜加入幫派受訓,但父親與他的被刺殺,其實背後隱藏著更大更複雜的故事,而單純且心無旁念的智友,其實正一步一步陷入一個超乎想像且龐大的深淵中……

《以吾之名》與《魷魚》成功的最大元素,就是快節奏發展迅速的劇情。與一般韓劇不同的是,它們在第一集裡,甚至是前半段就把該交代的角色與背景說完,讓觀眾很快就能被吸引進入更深一層的故事,以及角色之間的互動發展,就連集數上也比傳統韓劇來的少(《魷魚》九集,《以吾》八集),而且劇情的發展明顯有精心安排設計過,就以《以吾》為例,幾乎是平均每兩集就是一個大轉折,起、承、轉、合非常的有規律。

以下略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再來就是引用過去成功的元素做更新的詮釋與編排:Netflix自己投資拍攝的原創劇,最常在前置準備時就會做一項功課,以大數據調查在同類型的影視作品裡,哪些元素是吸引觀眾的,再引用到劇集裡;根據《魷魚》導演的說法,「生存遊戲」的故事主軸是他構思了十多年的成果,而《魷魚》一推出當下,的確有很多對於其「生存遊戲」元素表示舊瓶新酒,沒有新意的批評,但仔細一看才發現,生存遊戲只是故事的骨幹,但有太多其他元素與探討內容,是在遊戲以外的故事發展著,甚至最後結局的大轉折更是太令人意外,才有辦法吸引超過上億次的收看;《以吾》的故事有著《無間道》的梗,但是卻放入更多新鮮的元素與轉折,讓原本《無間道》較單純的正反雙方互派臥底的故事人物設定,有了更多層次與發展,最後女主角與真正殺父仇人的對決雖不能說太意外,但鋪陳在緊湊的劇情發展裡,倒也引人入勝,不會枯燥乏味。

而另一個《以吾》很明顯是根據大數據所提供的資訊,利用多數觀眾感興趣的元素為編寫攝製加分的佐證,就是同一時期同樣是由Netflix推出的原創電影《絕命凱特 Kate》,這部故事主梗同樣敘述一名女殺手被背叛復仇的故事,同樣找來其實長相身材也都已經是模特兒等級(但人家韓韶禧是「最強小三」,完勝!),但也是有武打動作片經驗的"瑪麗.伊莉莎白.溫斯特"(《終極警探4.0》《歪小子史考特》《猛禽小隊》)扮演女殺手,雖然中毒快死了卻還是打遍天下無敵手,角色背景同樣背負著家庭與愧疚的元素,而且最後都有著大轉折的背叛情節,但最大的不同只是這是部電影而且(應該)沒有要拍續集,所以主角確定最後死了,但《以吾》看來應該是會再拍第二季(同意的快一起敲碗!)。

而最後也最重要,延續我上一篇《魷魚遊戲》的分析文:血,真的很重要。

無論是《魷魚》、《以吾》甚至《凱特》,都很聰明的利用Netflix上比較不受審查制度的限制,可以多利用色腥煽吸睛的優勢來吸引觀眾,《以吾》裡的打鬥場面,特別是女主角多場以一抵百(至少數十人是有的)的打鬥+槍戰,讓人看得血脈賁張,而且劇集一開始就告訴你女生雖然天生在體型體力上輸男生,但卻是可以很有技巧地打敗男生,於是每場打鬥戲我就在看女主角是否有利用這些技巧,雖然打得滿身是傷,雙方鮮血四噴,但最後都能打敗對手勝出,先不管這情節合不合理,觀眾已經被主角深深吸引佩服。

韓劇在製作上本來就已經相當成熟,逐漸走出本地市場而走向國際,隨著OTT平台無國界的上架推廣,更加速其國際間的知名度,現在再加上利用平台所提供,被大數據證明成功的創作劇情與元素,讓作品更具有國際觀與吸引力,以後肯定將會看到更多具有韓國特色,但卻是能吸引全球觀眾的好作品。


●作者:馬斌/知名影評人,最愛電影、美劇與MLB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