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C-LAB 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11月12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開幕,由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邀請藝術家、團隊合推18組作品;其中與法國「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簡稱IRCAM)為期近兩年的合作,推出首件國際共製作品《失眠寫生簿》實驗版,將邀觀眾於本次藝術節聆聽體驗。
為期兩週的聲響藝術展演活動,規劃「當代精選」、「電影音樂會」、「校際合作」、「舞蹈之聲」、「展演裝置」等五大單元,近90多位創作者、演出者的參與,展現當代音樂與聲響藝術在跨域創作上的多元樣貌;他們不畏疫情持續創作,終在疫情趨緩下有機會與民眾分享。
C-LAB 臺灣聲響實驗室在2019年敲定與法國IRCAM第一件共製作品,由豪華朗機工團隊與義大利作曲家安德里亞.塞拉(Andrea Cera),以音樂及光球機械裝置共創《失眠寫生簿》;歷經兩年線上的緊密合作,由光的律動、立體聲場融合成的微敘事內容,在無人現身的劇場,將表演者、舞台裝置等元素,極簡凝鍊於光與聲音中,轉譯情感、敘事、行為,創造一種新的表演語彙及形式,讓觀眾體驗被聲音光影包覆環繞的感知經驗。
「當代精選」的單元,則有鋼琴家盧佳慧演奏自己製作譜曲之跨界多媒體鋼琴幻想曲《蝴蝶蘭》,即時搭配3D動畫,採畫家江賢二老師三系列作品,《德布西-鍵盤》、《乘著歌聲的翅膀》、《比西里岸之夢》,二次創作成立體動畫;畫作從分解、排列、重組重製、無縫接軌,思緒千絲萬縷,百轉千迴,結合多媒體科技藝術,揉合無形的抽象音樂與有形的具象當代美術。
盧佳慧將其音樂夢想幻畫成真,此創源自她的夢境,參訪台南蘭花園,為酷似蝴蝶又像舞孃之蛾型文心蘭,一見傾心,隔夜做夢,宛如受託般譜下此曲;美麗蝴蝶遭捕,製為標本之際被植物學家搶救,蝴蝶向萬物之神祈求化為人形,以求報恩,幻化女兒身後,對恩人用情甚深,怎奈他早已心有所屬,於是再度哀求萬物之神將其變身為植物學家專研的絕美蘭花,成為全球最獨特之蝴蝶蘭,被奉為蘭花之后,而植物學家為其眷戀不已,終於如償夙願!
《蝴蝶蘭》新表演藝術作品榮獲洛杉磯電影獎(Los Angeles Film Awards)聲音設計榮譽獎以及紐約電影獎 (New York Film Awards) 最佳動畫、最佳歌曲和最佳音樂錄影帶獎, 多倫多 國際女性電影節 (Toronto International Women Film Festival) 最佳作曲家,美國繆思創意獎 (MUSE Creative Awards) 媒體與音樂設計獎,及 DNA 巴黎設計獎等殊榮;另盧佳慧於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策展之《印象台灣》,榮獲德國標誌性創新建築獎傳達類 Iconic Award !
還有那娜擊樂二重奏的《混沌‧誕生》,除演出巴西作曲家布薩的擊樂連篇作品《混沌》中兩首純器樂的短曲,特也為本屆演出楊祖垚的《主題標籤後記》,及陳家輝的《微不可察的擾動》兩首新創當代音樂曲目;雙子二重奏則演出數首當代結合電音搖滾、魔幻與極簡主義的曲目,另有兩件當代新創純音樂作品以立體聲場規劃設計,包括作曲家陳立立的《病²》用音樂建構出人的焦慮與多夢情狀,作曲家羅芳偉的《荒蕪之歌》則寄寓詩句,轉譯成音樂,來審視生存意義。
「電影音樂會」單元中,邀約IRCAM與法國龐畢度中心共製的《瘋狂的一頁》電影音樂會首度來台映演,同時還有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聯手打造的「華語默片電影作曲計畫」,甄選出劉蕙雯、林煒傑,及邀請王思雅為影片創作新曲,透過當代音樂、聲響與影像的再創作,賦予經典華語默片電影新的生命與光彩。
「舞蹈之聲」單元則有四檔C-LAB和不同單位共製的作品,共同創造新的觀看與聆聽經驗,包括「蘇文琪 X 一當代舞團」結合立體實驗聲場、舞蹈、VR影像的《黑洞博物館 + 身體瀏覽器》、許程崴製作舞團結合當代電音、現場器樂及舞蹈演出的作品《桑步2021》;C-LAB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共製的兩件作品,由街舞舞者洪翊博搭配作曲家謝賢德的《異相共存》,以日常環境中各種循環動態為創作核心,透過舞者和聲響設計的共創模式,探索肢體和聲音在空間中互相影響的微妙變化。
田子平和郭立威的作品《光之所向》,運用環形雷射光束和機械美學的動態穿透舞者身體,探索機械與肉身共舞共存的關係。
「展演裝置」另有同期在C-LAB展出之「未來媒體藝術節」共同呈現的《等晶播種》,由藝術家許家維、鄭先喻、張碩尹創作,以雲林縣虎尾糖廠為研究場域,作曲家許德彰擔任音樂創作,臺灣聲響實驗室協助3D 聲響技術對虎尾地區進行錄音採樣、紀錄聲景,以當代科技回探歷史場景的編導式影像手法暨劇場式體驗;王福瑞《悸動響2.0》則於C-LAB升級版的聲響工作站呈現,讓此作有更多層次的聲音表情與更細緻的聆聽知覺。
「C-LAB 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邁入第二屆,除了在當代音樂及聲響藝術創作呈現多元面向的現場音樂演出之外,也包括舞蹈、電影、裝置等跨界合作;此外,今年更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清華大學,攜手合作推出5組節目,注入師生創作的校園活力、激發新生代跨域創作的想像力與實踐力。
聲響藝術節並規劃創作者的分享講座,透過多面向的直接對話,打破大眾對藝術疆界的既定認知,拓展對音樂、聲音、科技與跨界藝術的理解和想像,成為支持臺灣當代音樂聲響藝術發展的能量;因應疫情,此次也推出數檔線上節目,包括法國ManiFeste藝術節菁華版線上看及國際論壇,讓國際交流不受疫情影響停擺。
2021 C-LAB 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
日期|2021.11.12(五)— 2021.11.28(日)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開幕式
日期|2021.11.12(五)19:00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戰情大樓前廣場
節目|
盧佳慧《蝴蝶蘭》3D 影像鋼琴演出
那娜擊樂二重奏當代打擊樂《混沌.誕生》
王福瑞《悸動響2.0》影音作品(局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C-LAB 臺灣聲響實驗室在2019年敲定與法國IRCAM第一件共製作品,由豪華朗機工團隊與義大利作曲家安德里亞.塞拉(Andrea Cera),以音樂及光球機械裝置共創《失眠寫生簿》;歷經兩年線上的緊密合作,由光的律動、立體聲場融合成的微敘事內容,在無人現身的劇場,將表演者、舞台裝置等元素,極簡凝鍊於光與聲音中,轉譯情感、敘事、行為,創造一種新的表演語彙及形式,讓觀眾體驗被聲音光影包覆環繞的感知經驗。
「當代精選」的單元,則有鋼琴家盧佳慧演奏自己製作譜曲之跨界多媒體鋼琴幻想曲《蝴蝶蘭》,即時搭配3D動畫,採畫家江賢二老師三系列作品,《德布西-鍵盤》、《乘著歌聲的翅膀》、《比西里岸之夢》,二次創作成立體動畫;畫作從分解、排列、重組重製、無縫接軌,思緒千絲萬縷,百轉千迴,結合多媒體科技藝術,揉合無形的抽象音樂與有形的具象當代美術。
盧佳慧將其音樂夢想幻畫成真,此創源自她的夢境,參訪台南蘭花園,為酷似蝴蝶又像舞孃之蛾型文心蘭,一見傾心,隔夜做夢,宛如受託般譜下此曲;美麗蝴蝶遭捕,製為標本之際被植物學家搶救,蝴蝶向萬物之神祈求化為人形,以求報恩,幻化女兒身後,對恩人用情甚深,怎奈他早已心有所屬,於是再度哀求萬物之神將其變身為植物學家專研的絕美蘭花,成為全球最獨特之蝴蝶蘭,被奉為蘭花之后,而植物學家為其眷戀不已,終於如償夙願!
《蝴蝶蘭》新表演藝術作品榮獲洛杉磯電影獎(Los Angeles Film Awards)聲音設計榮譽獎以及紐約電影獎 (New York Film Awards) 最佳動畫、最佳歌曲和最佳音樂錄影帶獎, 多倫多 國際女性電影節 (Toronto International Women Film Festival) 最佳作曲家,美國繆思創意獎 (MUSE Creative Awards) 媒體與音樂設計獎,及 DNA 巴黎設計獎等殊榮;另盧佳慧於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策展之《印象台灣》,榮獲德國標誌性創新建築獎傳達類 Iconic Award !
還有那娜擊樂二重奏的《混沌‧誕生》,除演出巴西作曲家布薩的擊樂連篇作品《混沌》中兩首純器樂的短曲,特也為本屆演出楊祖垚的《主題標籤後記》,及陳家輝的《微不可察的擾動》兩首新創當代音樂曲目;雙子二重奏則演出數首當代結合電音搖滾、魔幻與極簡主義的曲目,另有兩件當代新創純音樂作品以立體聲場規劃設計,包括作曲家陳立立的《病²》用音樂建構出人的焦慮與多夢情狀,作曲家羅芳偉的《荒蕪之歌》則寄寓詩句,轉譯成音樂,來審視生存意義。
「電影音樂會」單元中,邀約IRCAM與法國龐畢度中心共製的《瘋狂的一頁》電影音樂會首度來台映演,同時還有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聯手打造的「華語默片電影作曲計畫」,甄選出劉蕙雯、林煒傑,及邀請王思雅為影片創作新曲,透過當代音樂、聲響與影像的再創作,賦予經典華語默片電影新的生命與光彩。
「舞蹈之聲」單元則有四檔C-LAB和不同單位共製的作品,共同創造新的觀看與聆聽經驗,包括「蘇文琪 X 一當代舞團」結合立體實驗聲場、舞蹈、VR影像的《黑洞博物館 + 身體瀏覽器》、許程崴製作舞團結合當代電音、現場器樂及舞蹈演出的作品《桑步2021》;C-LAB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共製的兩件作品,由街舞舞者洪翊博搭配作曲家謝賢德的《異相共存》,以日常環境中各種循環動態為創作核心,透過舞者和聲響設計的共創模式,探索肢體和聲音在空間中互相影響的微妙變化。
田子平和郭立威的作品《光之所向》,運用環形雷射光束和機械美學的動態穿透舞者身體,探索機械與肉身共舞共存的關係。
「展演裝置」另有同期在C-LAB展出之「未來媒體藝術節」共同呈現的《等晶播種》,由藝術家許家維、鄭先喻、張碩尹創作,以雲林縣虎尾糖廠為研究場域,作曲家許德彰擔任音樂創作,臺灣聲響實驗室協助3D 聲響技術對虎尾地區進行錄音採樣、紀錄聲景,以當代科技回探歷史場景的編導式影像手法暨劇場式體驗;王福瑞《悸動響2.0》則於C-LAB升級版的聲響工作站呈現,讓此作有更多層次的聲音表情與更細緻的聆聽知覺。
「C-LAB 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邁入第二屆,除了在當代音樂及聲響藝術創作呈現多元面向的現場音樂演出之外,也包括舞蹈、電影、裝置等跨界合作;此外,今年更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清華大學,攜手合作推出5組節目,注入師生創作的校園活力、激發新生代跨域創作的想像力與實踐力。
聲響藝術節並規劃創作者的分享講座,透過多面向的直接對話,打破大眾對藝術疆界的既定認知,拓展對音樂、聲音、科技與跨界藝術的理解和想像,成為支持臺灣當代音樂聲響藝術發展的能量;因應疫情,此次也推出數檔線上節目,包括法國ManiFeste藝術節菁華版線上看及國際論壇,讓國際交流不受疫情影響停擺。
2021 C-LAB 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
日期|2021.11.12(五)— 2021.11.28(日)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開幕式
日期|2021.11.12(五)19:00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戰情大樓前廣場
節目|
盧佳慧《蝴蝶蘭》3D 影像鋼琴演出
那娜擊樂二重奏當代打擊樂《混沌.誕生》
王福瑞《悸動響2.0》影音作品(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