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三三企業交流會今(20)日邀請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針對「台灣電動車的轉型與挑戰」演講。劉揚偉在會中表示,全球電動車市場2024年就可起飛,鴻海規畫在2024年底前,布局歐洲、印度和南美市場電動車區域製造。三三會理事長、也是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會中也提到,電動車發展是必然趨勢,全世界都在追求,鴻海與裕隆結合做電動車對台灣是正面的,同時也是台灣的驕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揚偉在會中表示,目前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約500萬輛,相較傳統汽油車規模1億輛,電動車占比少,電動車市場才剛開始,也還有很大空間持續演進,他預估到2025年電動車規模可達2千萬輛,若每台3萬美元產值推估,屆時全球電動車產值規模可到6000億美元,他也預期到2024年電動車市場就可起飛。

此外,劉揚偉也談到區域化製造布局,鴻海以BOL(構建運營本地化)營運模式,包括在中國大陸與吉利集團合資、在東南亞與泰國國家石油(PTT)合資、在美國購買電動卡車新創公司Lordstown的廠房與設備,未來也規畫布局歐洲市場,規畫間接與德國車廠合作,接著印度和南美市場也是布局方向,墨西哥有機會列入考量,均採用BOL營運模式,規劃在2024年底前布局到位。

至於怎麼看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他認為以往台灣發展汽車,引擎是難以突破的門檻,電動車則以電池、電機與電控等3電系統為主,不再需要引擎,而是透過馬達和電池驅動動力,搭配電動車需要整合半導體晶片與智慧化的軟體與聯網功能,也因此,三電、半導體和軟體,這些都是台灣資通訊業者切入電動車領域的重要契機。

面對電動車,傳統車廠有觀念上的挑戰及相對封閉的體系,劉揚偉說鴻海參加的MIH電動車平台聯盟,車廠可自由選擇與多家業者直接合作,透過開放標準提升開發速度與降低成本;MIH成員不再替傳統車廠打工。

對於台灣電動車發展,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在會中也表示電動車發展是必須,全世界都在追求,這是必須要做、也是趨勢,而鴻海與裕隆結合做電動車對台灣是正面的,同時也是台灣的驕傲。

至於全球晶片荒是否會影響電動車市場,林伯豐說台灣本來就是晶片生產大國,只要市場有需要,期內就可配合生產製造,目前是因疫情影響,讓供應鏈配合無法十分順暢,若疫苗覆蓋率更高,經濟發展動能更順暢,這問題就可以解決。

他也提到台灣目前最大挑戰應該就是能源政策,能源政策過去核電從12減到現在的8,將來到2025年核電將取消,台灣會限電,對工商業發展是負面的,而同時中國大陸興建13座新的核電廠,日本也增加核能發電,台灣應考慮以核能為備用電源發電,讓台灣不至於缺電或不合理電價。

此外,他說,台灣移動碳排放占比滿大的,也就是汽車排放,若可改用電動車,減少碳排放是正確發展,能源政策需重新檢討,核電與綠電應同時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