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不容忽視!疫情期間應護心不中斷
根據統計,109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因心臟相關疾病的總死亡人數高居第二名,與108年相比死亡人數增加3%,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相關疾病,其中致死率最高的便是「心臟衰竭」。然而大部分民眾對心臟疾病和心臟衰竭認知不足,誤以為累、喘、腫只是正常老化現象,即使已確診心臟衰竭,也未必規律就醫或用藥,低估其危險性。尤其心臟相關疾病患者因原先心臟已有功能缺失或免疫功能下降等狀況,在疫情期間面對病毒侵襲時,更容易導致併發症產生甚至重症,約有10.5%患者會因原先潛在的心血管疾病導致染疫後死亡。
9成患者無法及早發現心臟衰竭!出現這些症狀需提高警覺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醫師說明,人體的心臟就像馬達,負責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器官運轉,若馬達開始疲乏,心臟缺乏彈力,就是心臟衰竭(心臟無力)。心臟衰竭患者在初期時,常會出現喘、疲累、水腫甚至需要端坐呼吸等,特別是年長者出現這些症狀時,多誤以為只是老化造成,高達9成的患者無法早期警覺到心衰竭相關症狀,往往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直到緊急送醫後,才被確診為心臟衰竭。當被診斷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許多癌症更致命,嚴重性不容忽視。
心臟相關病史染疫重症機會高!與醫師討論及早施打疫苗
COVID-19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部分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毒會透過多種方式損害心臟,甚至直接侵入心臟或使心肌發炎,大約25%的重症患者會檢測到心臟損傷現象,其中約6.8%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徵兆。有心臟相關疾病史包含心臟衰竭、高血壓等民眾,染疫後導致重症的比率將會大幅提升,提醒有心臟相關病史的民眾,疫情期間應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已被不時之需,並多留意身體變化、提高警覺。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醫師說明,依照國內心臟學會指引,絕大多數的心臟疾病患者都可以施打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不會有安全疑慮,只有極少數曾服用抗凝血劑造成血栓的患者,應先與心臟專科醫師諮詢後,再依個人疾病狀況決定是否施打。
侯嘉殷醫師分享,曾收治一位男性患者,未接受治療前因嚴重累喘腫症狀不得不住院,原先都已寫好遺囑,後來積極配合用藥指示與搭配專業團隊照護後,現在已恢復正常生活。呼籲民眾,及早發現症狀、積極治療並穩定回診,是有機會將疲憊無力的心臟恢復且保持生活品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9成患者無法及早發現心臟衰竭!出現這些症狀需提高警覺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侯嘉殷醫師說明,人體的心臟就像馬達,負責推動血液到全身幫助器官運轉,若馬達開始疲乏,心臟缺乏彈力,就是心臟衰竭(心臟無力)。心臟衰竭患者在初期時,常會出現喘、疲累、水腫甚至需要端坐呼吸等,特別是年長者出現這些症狀時,多誤以為只是老化造成,高達9成的患者無法早期警覺到心衰竭相關症狀,往往錯失黃金治療時間,直到緊急送醫後,才被確診為心臟衰竭。當被診斷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許多癌症更致命,嚴重性不容忽視。
心臟相關病史染疫重症機會高!與醫師討論及早施打疫苗
COVID-19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為發燒、四肢無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部分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毒會透過多種方式損害心臟,甚至直接侵入心臟或使心肌發炎,大約25%的重症患者會檢測到心臟損傷現象,其中約6.8%患者會出現心臟衰竭徵兆。有心臟相關疾病史包含心臟衰竭、高血壓等民眾,染疫後導致重症的比率將會大幅提升,提醒有心臟相關病史的民眾,疫情期間應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已被不時之需,並多留意身體變化、提高警覺。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醫師說明,依照國內心臟學會指引,絕大多數的心臟疾病患者都可以施打COVID-19新冠肺炎疫苗,不會有安全疑慮,只有極少數曾服用抗凝血劑造成血栓的患者,應先與心臟專科醫師諮詢後,再依個人疾病狀況決定是否施打。
侯嘉殷醫師分享,曾收治一位男性患者,未接受治療前因嚴重累喘腫症狀不得不住院,原先都已寫好遺囑,後來積極配合用藥指示與搭配專業團隊照護後,現在已恢復正常生活。呼籲民眾,及早發現症狀、積極治療並穩定回診,是有機會將疲憊無力的心臟恢復且保持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