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看信用卡帳單及發票明細,是一種樂趣。(當然也是一邊心裡淌血的)從那之中看得出生活軌跡的方向,價值觀的轉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例如說 5、6 月居家防疫,交通費支出幾乎沒有,百分之八十消費都是民生用品、吃喝,宅在家都不出門,購物慾也少了,沒有買過一件關於打扮的什物。當然這樣清心寡慾好景不常,一微解封,消費又多了起來。

微解封之後,搭 Uber 的花費變多了,衣服仍是有買,但變成固定就是那一兩個特別鍾愛的品牌;升級了電腦設備換了護眼大螢幕,刷了幾堂線上課程。哦,還開始幫全家準備保健食品。

光是這樣想,就知道那幾個月卡費之精彩。繳錢時心痛是有的,但也不後悔,沒有那種「這筆應該省下來的」、「到底為什麼會想買這個......」的念頭。

▲終於懂得身體是在世界闖蕩的最大資產。(圖/Shutterstock)
▲終於懂得身體是在世界闖蕩的最大資產。(圖/Shutterstock)
居家防疫期間,工作有了更多成長,生活變得更忙、步調更緊湊。很多時候我不能再為了省錢而搭捷運轉公車晃悠晃悠過,必須搭 Uber 省下更多時間去做更多想做的事;升級電腦設備讓我工作順多了,護眼螢幕與保健食品的開銷聽起來實在是老,但很好啊,我終於懂得身體是在世界闖蕩的最大資產。

把錢花在刀口上的真正意思,大概就是讓自己生活得更舒服吧。舒服了,衝動購物的行為就減少了。接下來的帳單平靜許多,不去惦記著存錢存錢,錢反而住下來了。

也有過拚命存錢的想法,這個捨不得吃、想出去玩看看住宿費只得作罷,日子過得十分鬱卒。幾乎每個月都要情不自禁爆發幾次購物慾,買了之後再來捶胸頓足,為什麼買這毫無用處也不可愛的玩意。錢沒存到,快樂也沒有,徒增罪惡感。

以前覺得存款數字是衡量自己有沒有長進的標準,最近才明白,能夠正確選擇對自己有益的事物上消費,是一種看似抽象卻相當實在的成長。

▲衝動消費常導致錢沒存到,快樂也沒有,徒增罪惡感。(圖/Shutterstock)
▲衝動消費常導致錢沒存到,快樂也沒有,徒增罪惡感。(圖/Shutterstock)
但存款數字的確有它的意義在。除了最實際的也許讓你離買房買車近了一步,我想那亦是因為生活這麼苦悶如此忙碌,很多時候不知道為了什麼在奮鬥,在茫然的生命之海上漂流時,存款數字是最具體不爭的繩索,彷彿能攀著它,離岸邊再近一點。

人生是挺不公平的,我才不說什麼肯努力就有希望,畢竟就是有人不用努力就一片光明呀。每次那樣的比較心燃起,唯有存款數字是鐵錚錚的底氣,當然要誓死捍衛。

而我想說的是,活著已有這麼多的身不由己,每個努力活著的人都值得在能力範圍內,給自己更好更舒適一點的生活。現代社會提倡要覺察自己,說來有點摸不著頭緒,我卻在庸俗不已的發票明細真正發現了些什麼。

陳默安粉絲專頁

陳默安個人網站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