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殿堂級藝文表演場館,兩廳院、國家歌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共同出資製作的「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共同製作計畫」(下稱三館共製)第三屆得主日前正式出爐!由拾念劇集、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與劇作家施如芳共同製作的新作《鯨之嶋》雀屏中選,預計於2023年於三國家場館巡迴演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鯨之嶋》以台灣山川地理歷史為背景,創造出超現實神話角色,透過遭受天災人禍侵襲的土地神話,反映台灣面對天災以及疫情肆虐的人們,以更高的視野共同反思環境危機,此次揉合創新南北管音樂及當代偶戲的美學形式,且主創者們長期於不同領域鑽研,其美學風格與高質感獲得三館共製評選委員高度肯定。

拾念劇集的「超神話三部曲」將既有的神話改編為當代俗世的隱喻,延續此創作精神提出「台灣島身世寓言三部曲」,首部曲以《鯨之嶋》為名,「鯨」引自台灣島嶼形狀,「嶋」為島的異體字,其有著山、海、鳥、魚的意象,並將北迴歸線、黑潮、海底火山、土石流、神木和海中浮流生物等轉化為故事角色的特徵、性格與際遇。

▲《鯨之嶋》預計在2023年展開三館巡演,三場館表示,希望在充足的製作時間與經費之下,締造未來台灣當代表演藝術的精彩作品。(圖/記者黃仁杰攝)
▲《鯨之嶋》預計在2023年展開三館巡演,三場館表示,希望在充足的製作時間與經費之下,締造未來台灣當代表演藝術的精彩作品。(圖/記者黃仁杰攝)
拾念劇集藝術總監暨導演李易修表示,北迴歸線所經之處,大多為沙漠或旱地,只有台灣島因為黑潮經過,保持長年相對溫暖潮溼,是這樣的地理特色激發出該劇的角色想像,同時持續創造傳統南北管音樂在劇場的各種可能表現主題。

而無獨有偶工作室藝術總監鄭嘉音則說,此次的《鯨之嶋》則希望更加強化當代偶戲的應用,以人與偶之間獨特的操控美學而產生的詩性與魔幻為作品特色,在文本之外增加非敘事語言的感動和隱喻。

知名編劇施如芳以新編劇作為傳統戲曲開格局著稱,她表示,《鯨之嶋》是自己第一次跨越有限的人身,將地理自然條件角色化,劇本方向與角色設定經過多次翻轉,劇中的「鯨」具多重隱喻,有三個角色象徵台灣的身、心、靈,掙扎於關鍵時刻,將以自然能量的流變為內蘊張力,鋪陳成一個自我認同整合的寓言故事。

《鯨之嶋》預計在2023年展開三館巡演,三場館表示,希望在充足的製作時間與經費之下,締造未來台灣當代表演藝術的精彩作品,也期待三館共製的優秀作品能站上國際舞臺,讓世界看到台灣表演藝術的創造力和獨特美學。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