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是台灣的強勢信仰之一,因此在各地、各廟造型、稱謂繁多。而台灣最傳統的媽祖聖像多是雕成福泰的太后外觀,與其天上聖母慈祥的形象相符合,而中國則流行將媽祖形塑成粉面的年輕妃子像,背後緣由則是為了呼應二十八歲得道升天的傳奇軼聞,但不論是哪一種外觀,冠冕前都會加上天帝級配飾的珠串,以彰顯天后的地位。而媽祖娘娘聖像除了福泰、年輕妃子兩種差異外,在台灣最常見的便是臉部顏色的不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媽祖的慈母形象深入人心,圖為湄洲媽。(圖/保庇NOW資料庫)
▲媽祖的慈母形象深入人心,圖為湄洲媽。(圖/保庇NOW資料庫)
台灣媽祖的兩部顏色較為常見的有三種,分別為膚色稱之為粉面媽;金色稱之為金面媽、以及黑色的烏面媽,而這三種不同的面部顏色,背後各自代表的不同的意義,首先膚色代表人格化的表現,希望表現出媽祖親民的形象,因此膚色也是台灣神明中最常見的面部顏色;金色則是代表至尊無上,是一種得道後的象徵,通常只有天帝、佛祖能夠用金面的像,而媽祖是信仰中的天后,自然可以用金面;至於黑面,是媽祖崇拜中的特殊信仰,甚至在台灣媽祖中佔比非常之高。

▲北港媽祖的香火十分鼎盛。(圖/NOWnews記者蘇榮泉攝)
▲北港媽祖的香火十分鼎盛。(圖/NOWnews記者蘇榮泉攝)
與包公、中路財神原始造型就是黑面不同,烏面媽是刻意將臉部漆成黑色,而來源說法則有兩種:

1.鹿港的媽祖天后宮香火鼎盛,信眾來來往往香火不斷,媽祖神像長期受到香火的薰陶,才從粉色變成黑色。

2.為了顯現救苦救難的莊嚴形神聖,特意漆成黑色的面部。

除了以上兩種說法外,其實還流傳著漢族習俗中閨女未嫁而亡或死於非命會成為陰神,而媽祖升天時為閨女,因此才會用面部黑色來縣,但是此說法其實並不正確且有許多爭議,因為妙善公主(觀音)、仙界仙姑等也有很多是在閨女時得道升天,也並沒有以烏面呈現。而死於非命的神明更是不勝枚舉,例如溺斃的屈原、李白,也都沒有以黑面為像,因此可以判斷此說法為誤傳。(編輯:鍾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