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1日專電)德國大選落幕,柏林的中國研究智庫研判,新政府短期內不會改變對中國政策,但預期將執政的綠黨和自民黨可能轉移重心,明年德國出任G7主席國時,將有機會展現對中政策的結盟能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任近16年來訪問中國12次,維繫住穩定的德中關係。柏林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總裁胡謐空(Mikko Huotari)接受「世界報」(Die Welt)訪問時表示,梅克爾剛接任總理時,以人權為中國政策重心,接見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後來她調整對中國的看法,強調中國對德國、尤其是經濟的戰略重要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2013年習近平上台後權力更集中,對內更獨裁,但梅克爾沒有跟著調整對中政策,對此胡謐空表示,梅克爾顯然認為既然無法改變中國,寧可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德國大企業也是這樣的態度。

但他批評梅克爾的中國政策留下一些缺憾,首先是沒有及早統一歐洲的立場,中國不公平競爭環境造成的排擠效果和企業對中國過度依賴的風險,她也著墨不夠。人權問題德國先是不公開談,後來才在國際上、例如聯合國主動出擊。到底該如何與北京交往,德國社會在梅克爾任內沒有充分討論。

德國9月26日舉行大選,得票率排名前二的社會民主黨(SPD)和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聯盟(CDU/CSU)都表達執政意願,為組成三黨聯合政府,另外兩小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FDP)成為兩大黨拉攏的對象,政局還會僵持數週。

胡謐空說,北京期待德國新政府能延續過去的中國政策,不論下一任總理是社民黨的蕭茲(Olaf Scholz)或基民/基社聯盟的拉謝特(Armin Laschet),他研判多數政策可望延續梅克爾路線,短期內不會有根本改變。

不過,從候選人的發言和競選政見來看,真正讓北京頭痛的是綠黨和自民黨,兩黨都主張對中國更強硬。

對此,胡謐空指出,德國的中國政策主要由總理主導,即使外交部長由綠黨或自民黨指派,能發揮的空間也有限。但只要綠黨和自民黨多加協調,還是能轉移外交的重心,視北京為競爭者和對手。

胡謐空強調,中國領袖正面臨極大的壓力,不保證會出現一個成功、穩定與融入世界的中國,他因此建議德國新政府在擬定對中政策時多注意風險,準備好因應北京對德國企業施壓、台灣海峽衝突等可能發生的情況。

政黨輪替後,一般來說會在外交上有新的作法,胡謐空預期,德國新政府在歐洲聯盟(EU)剛公布的印度太平洋戰略、明年擔任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主席國和對美國關係等領域,將有機會展現對中政策的結盟能力。(編輯:郭中翰)11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