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年輕朋友,從去年開始看房,最近終於看到喜歡的物件,但在議價過程中,覺得滿腹委屈,忍不住跟我抱怨,「同棟社區只低幾層樓,一月實價登錄的價格是750萬,現在屋主卻開990萬,我殺到850萬,對方堅持不肯賣,難道現在是漲價有理、買氣爆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各項數據都指出,房價歷經2016年的打底後,近幾年漲勢加速,以內政部最新統計,近五年全台住宅價格指數漲幅為9.85%,來到110.61,再度改寫新高,六都中尤以台南和台中漲幅最驚人,分別大漲18.85%與13.26%,就連租金指數也連漲78個月,且漲幅有擴大的趨勢。

這波房價大漲,主要還是低利環境,及全球原物料飆漲所導致。幾位建商老闆,私下也大嘆,「今年以來,光是鋼筋就大漲快4成、電纜也漲了3成,工地師傅因缺工只好往上調薪,整個營造成本大增,業界利潤比外界想像中的少,房子真的很難便宜賣!」

其實,不僅台灣,國際間也上演類似場景,新加坡一名房產經紀就形容,「亞洲房市就好像吃了類固醇,買方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有些高資產族甚至連房都不看,直接現金一次付清!」

所以,對有剛性需求的上班族來說,現在進場買房,房價上討不到太多便宜,就算買的是新成屋或預售屋,也因房價上揚,同樣總價只能買到較少坪數,內心真的很掙扎:要現在進場買房嗎?還是再等個幾年,就有可能從賣方市場轉變成買方市場,議價機會變多?

我的看法是,近期美國非農數據不如預期,美國要提早在2022年升息,機率並不高,台灣更不可能提前升息,給了房市強而有力的支撐。如果是租屋族,不妨精算一下,目前租金與未來每月房貸金額,假使差距並不大,「以買代租」,確實是較划算的作法。

畢竟一直租屋,某個層面看,也是在替房東繳房貸,還不如自己替自己繳房貸,來得有意義。但假設收入較有限,無法每月固定還款,就無需勉強,先當個輕鬆的租屋族,等財務條件更健全,再來考慮買房。

只是目前市場氣氛偏向樂觀,議價空間更不如往年,上述年輕朋友甚至問我,「這位屋主是一手屋主,持有十多年,已經獲利許多,難道就不能少賺一些,讓我們這些北漂族,一圓買屋夢想嗎?」

實務上,不缺錢的屋主,多的是時間與耐性,賣方一旦沉不住氣,往往就會加價買,多加的金額究竟值不值得,見仁見智。去年底,一位朋友買2億元豪宅,半路殺出企業家加價兩千萬,朋友太愛這間房,只好被迫加價成交;今年初,也有朋友看上一間房嫌貴,沒想到半年後再去看,建商又加價1600萬,他決定先不跟進,過一陣子再看看風向。

想碰到缺錢的屋主,願意低於市場行情出售,除了要碰運氣,也需多方打聽,或與房仲保持密切關係,否則,好貨很快就被掃光,輪不到一般市井小民。


●作者:盧燕俐/資深財經媒體人、企業財經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