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來掀起監管風暴,從娛樂圈到金融業、科技業無一倖免,《彭博社》專欄作家高燦鳴(Tim Culpan)撰文指出,隨著北京當局加強國家控制力道,更顯示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鞏固自己的權勢。
《彭博社》3日曾引述消息人士說法進行報導,指出北京市政府正考慮讓滴滴出行受到國家控制,提議由國企入股滴滴。初步提案是由包括國營北京首都旅遊集團旗下另一家叫車平台「首汽約車」在內的一些北京企業將收購一部分滴滴股份,或是由國企獲得「黃金股」(golden share)的名義股份,取得滴滴董事席次,並在董事會享有否決權。當時《路透社》也指出,北京市政府的主要目的,是想對滴滴這個轄內最大企業之一「重新取得控制權」,尤其是針對滴滴掌握的用戶資料。
不過北京市政府6日向《路透社》否認此事,稱消息「不屬實」,在此之前,滴滴4日也公開否認北京市政府協調國企入股滴滴。高燦鳴在文中表示,雖然這筆「交易」可能不會實現,但也顯示出,中國國政府近期不斷打擊民間企業,甚至想將他們國有化以保障國家權力。滴滴當初不顧中國網信辦反對,仍堅持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PO),因此遭到中國當局整治。
中國當局近期以保護隱私、消費者以及創造共同富裕等理由,合理化對企業的監管行動,要求民間企業交出數據,已擁有更多控制權,除了滴滴之外,螞蟻集團、字節跳動等企業都是受到波及。
高燦鳴將匯整《彭博社》其他專欄作家的觀點,指出中國最近對於企業的種種打壓,顯示出中共似乎忘記推動中國經濟走向成功的因素,並不是國家,而是這些民間企業。
對於外國投資者來說,他們原先預期能輕鬆獲取中概股在美國上市的高收益,但在中國當局監管之下,只能眼睜睜看著收益消失,投資損失不斷增加。而在北京以資訊安全疑慮為由,要求滴滴下架後,更顯示出中國當局監管政策走向難以預料,投資人只能夠靠自己進行風險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