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18日接受美國媒體獨家專訪,被問到最近因撤軍阿富汗,導致中國高調主打「棄台論」時,表示台灣與阿富汗情況不能相提並論,並說若任何人入侵北約,美國會做出回應,這對台灣、日本、韓國也一樣適用。拜登的言論再次引起討論,有人認為這是拜登自1月底上任以來,對防衛台灣做出的最清晰表態;但也有專家分析,拜登明顯是說錯了話,美國對台策略其實並無多大改變。
《路透社》分析指出,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奉行「戰略模糊」政策,現在拜登的言論,似乎改變美國長期以來的對台立場;何況過去這段時間,美國陸續有聲音傳出,由於北京的軍事壓力持續增加,美國應給予台灣更明確的安全保證。
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塔曼德(Caitlin Talmadge)聲稱,聽到美國總統把對台承諾和北約、日本和韓國並列,是很不尋常的;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歐洲高級顧問海斯堡(François Heisbourg)也在推特上評論,拜登邁出好的一步,中國將因此意識到,在台灣問題上測試美國,會面臨很高的風險。
只不過,有關改變對台立場、從模糊轉為清晰的建議,遭到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反駁,他在5月曾表態,這種做法「有重大的缺陷」。
此外,拜登提及的北約條約第5條,有關集體防衛的規定,以韓國來說,韓國是美國的條約盟友,雙方存在共同防禦協議;但自1979年美中建交以後,美台關係便已轉為非官方,因此也有學者認為,拜登此言,似乎是把台灣與華府有明確做出防衛承諾的國家搞混了,或是再度出現口誤的情況。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台灣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指出,拜登的描述存在明顯錯誤,1954年到1979年間,美國對台灣確實有類似北約第5條款的承諾,即《中美共同防禦條約》(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 MDT),但該條約已於1979年廢除,改由美國國會通過的國內法《台灣關係法》取代;而目前拜登政府並沒有考慮,要在台灣議題上重返該承諾。
葛來儀也表示,拜登遵守對台灣的承諾是好事,但在做這類聲明時,應該要準確且慎重,以免造成外界對美台政策的混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塔曼德(Caitlin Talmadge)聲稱,聽到美國總統把對台承諾和北約、日本和韓國並列,是很不尋常的;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歐洲高級顧問海斯堡(François Heisbourg)也在推特上評論,拜登邁出好的一步,中國將因此意識到,在台灣問題上測試美國,會面臨很高的風險。
只不過,有關改變對台立場、從模糊轉為清晰的建議,遭到白宮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反駁,他在5月曾表態,這種做法「有重大的缺陷」。
此外,拜登提及的北約條約第5條,有關集體防衛的規定,以韓國來說,韓國是美國的條約盟友,雙方存在共同防禦協議;但自1979年美中建交以後,美台關係便已轉為非官方,因此也有學者認為,拜登此言,似乎是把台灣與華府有明確做出防衛承諾的國家搞混了,或是再度出現口誤的情況。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台灣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指出,拜登的描述存在明顯錯誤,1954年到1979年間,美國對台灣確實有類似北約第5條款的承諾,即《中美共同防禦條約》(Sino-American Mutual Defense Treaty, MDT),但該條約已於1979年廢除,改由美國國會通過的國內法《台灣關係法》取代;而目前拜登政府並沒有考慮,要在台灣議題上重返該承諾。
葛來儀也表示,拜登遵守對台灣的承諾是好事,但在做這類聲明時,應該要準確且慎重,以免造成外界對美台政策的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