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報》報導,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多國家疫情延燒,然而,因疫情而陷入險境的不只有人民的性命,還有各國脆弱的民主制度和新聞自由。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 Without Borders)4月發表的「2021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就稱,亞太地區正遭受審查制度和假新聞攻擊,綜觀東南亞諸國排名皆落在100多名以後,且相比往年多有退步的趨勢。其中,馬來西亞在180個國家中落在119名,相比去年退步18名,是所有國家中跌幅最大的。報告特別指出,馬來西亞政府自去年3月組成新聯合政府後,便祭出「打擊假新聞」的法令,並展現企圖完全掌控資訊報導的野心,直接壓縮新聞自由。
馬來西亞自2018年5月經歷首次政權輪替,原本是令人開心的民主里程碑,沒想到在短短兩年時間就於2020年2月發生政爭,導致大馬政府在沒有經過民選下再度改朝換代並換人執政。新政府上台適逢疫情爆發,讓現任慕尤丁政府得以藉由疫情間打擊假新聞為由加大管控反對派聲音的力道,更於今年利用緊急狀態與防疫為由再三推遲召開議會,以試圖逃避對自身執政的檢視,這些舉措都令馬來西亞民主及新聞自由度大開倒車。
無國界記者組織指出,馬來西亞新聞自由度原本在2018年政黨輪替後大幅提升,當時在無國界記者組織的年度新聞自由度報告也一下子往前了很多名;但這些進步如今再度受到侵害。無國界記者指出,首相慕尤丁執政後重啟「特別事務局」(Special Affairs Department, JASA),這個部門在2021年獲得中央撥款8500萬令吉(約新台幣5.57億元)預算,以爲政府進行政治宣傳,或被用來作為攻擊政敵的工具。
此外,報告還指出馬來西亞政府有一系列嚴苛的法令可以對付新聞自由,包括《1948年煽動法令》、《1972年官方保密法案》《1998年通訊與多媒體法》,這些法令讓官方得以嚴格掌控出版執照,記者若觸犯煽動罪嫌將可被判處最高20年有期徒刑。在2020年政變後,也傳出更多起記者或吹哨者被開除、起訴、遭到警察搜索等事件,以及當局公開曝光記者線人等情事,一系列事件造成記者人人自危開始自我審查,從而大幅限縮新聞自由度。
去年7月,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就釋出紀錄片指控馬國政府涉嫌歧視性圍捕移工,觸怒馬國政府並遭到突襲搜索,半島電視台位於吉隆坡的辦公室遭警方闖入並查扣兩台電腦,參與拍攝之相關工作人員、記者及受訪移工皆因涉嫌觸犯「禁止煽動叛亂」、「禁止誹謗與傳播冒犯性內容」等法令而遭到調查。一名受訪之孟加拉籍移工更被逮捕遣返,並被列入黑名單永不得入境馬來西亞,事件引發國際關注。
馬來西亞今年1月起進入國家緊急事態,慕尤丁當局也藉機於3月12日繞過議會推出一項「打假條例」,授權政府機關、司法機關和警方可以任意要求撤除任何被認為是關於疫情或緊急狀態的錯誤資訊。該條例指出規定,「任何發表假訊息並有意造成,或可能將造成公眾恐慌或煽動大眾者」,最高可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和30萬令吉(約新台幣197萬元)罰金;而協助發表或贊助這類「假新聞」者也將可面臨刑期,且這項法條約束範圍不限於本國民眾及馬來西亞國內範圍,即此法有治外法權。
根據新規定,任何人若認為自己遭到假新聞攻擊,可向政府機關申請要求發布者在24小時內刪除言論;法條同時也授權當局直接撤除言論的權利,並可以調閱任何隱私資訊,包括加密的數據。此外,當局若要依據此法條逮捕違規者,也不需要任何搜查令。無國界記者組織批評,類似打假條例在2018年也曾推出,但最終遭到前政府撤銷,而慕尤丁此舉則讓馬來西亞得來不易的進步再度面臨威脅。這條新規定擴大執法機關的權利,缺乏合理的監督機制,也讓界定資訊真偽的權力變成當權的自由心證。人權觀察組織也指出,這項新規並沒有清楚界定被禁止的內容為何,將導致寒蟬效應,並成為政府打壓民間關於疫情政策討論的工具。
馬來西亞近幾個月來面臨疫情飆升,政府防疫失能讓大批民眾發起「黑旗運動」上街要求慕尤丁下台負責,而慕尤丁今(16)日也終於正式請辭並獲得國王命令以看守總理身分繼續履行職務,直到元首選出新總理。不過,由於馬來西亞目前沒有任何國會議員掌握明顯多數支持,尚不清楚下屆政府將如何組成,當地新聞自由是否會隨著慕尤丁失勢而重新放寬,目前也仍有待觀察。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