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即將於今日(8日)落幕,本屆奧運可說是一波三折,因碰上疫情影響延期一年,又不開放海內外觀眾入場觀賽,廣告收益完全無法與歷屆相比,《美聯社》報導分析,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最大贏家可能會是國際奧委會。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東京奧運原定去年7月舉行,但因為疫情不得不延後一年。一延後就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主辦方表示,延後一年給東京主辦方增加開止28億美元(約台幣778億元),因為不開放觀眾而造成門票損失約8億美元(約台幣222億元)。
到了奧運開幕的日子,日本又遭遇疫情反撲,導致奧運不得不在感染病毒的高風險中進行,這又出現了奧運會歷史上的罕見奇觀,隆重的開幕式現場空無一人,比賽期間,各運動場館觀眾寥寥無幾,這一變故也讓日本贊助商大失所望,投入的33億美元(約台幣917億元)贊助金基本上打水漂,沒有帶來任何廣告效益。
《美聯社》分析指出,東京奧運的最大贏家應該是總部設在瑞士的國際奧委會。即使沒有觀眾、沒有粉絲,國奧委會仍可以透過出售轉播權穩穩獲得30億至40億美元(約台幣834億元至1112億元)的收入。國奧會基本上是一個體育和娛樂機構,其中75%的收入來自轉播權,18%來自贊助商。
英國牛津大學推估,本屆東京奧運總共花費154億美元(約台幣4281億元),被稱為是史上最貴的奧運。專家指出日本各方為舉辦奧運所承擔的實際費用遠不止154億美元,日本官方審計顯示,東京奧運的實際開支可能至少是這個數字的兩倍。
不少人認為,各國爭相舉辦奧運是為了利用奧運刺激地方經濟。但德國經濟學家沃夫岡·曼寧(Wolfgang Maennig)認為,奧運對促進經濟的作用很小,舉辦奧運有點像朋友舉辦大型聚會,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讓來賓高興,記住自己。《美聯社》引用曼寧所言,指出30年研究顯示,「奧運對一個國家的收入、就業、稅收、旅遊等沒有產生任何重大的積極影響。」奧運效益只是體現在東道主利用主場優勢贏得更多獎牌,修建起一批新的體育設施,並且提高國際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