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國已開放疫苗混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時常被問及開放與否的挑戰,而決定接種對象的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25日終於同意開放混打,但僅限制第1至3類、首劑施打AZ者,第二劑可混打mRNA疫苗,ACIP委員、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指出,混打的確國外證明有效,但是否全族群都適合?沒有科學證據不應冒進。
ACIP委員會25日終於同意國內開放新冠疫苗混打,擬優先將第1至3類第一劑打AZ疫苗者,第二劑可混打mRNA疫苗,目前我國僅有莫德納為mRNA疫苗,與德國、加拿大、法國、瑞典相同,但為什麼起步較國外晚一個月?
身為ACIP委員之一的陳秀熙指出,混打的風險不容輕忽,「對!雖然國外的確有文獻證明混打的效果,但新冠肺炎這個疫苗其實開發到現在也還不到一年,適不適合各個族群,都需要有其他科學證據才能考量。」
對於混打疫苗的搭配限制和人員選擇,陳秀熙說明,還是和採購與到貨進度有關,「因為我國的採購或受贈的mRNA疫苗只有兩種,其中BNT大概要等到9月才有辦法到貨,目前只有莫德納,而且莫德納的數量可能無法涵蓋到所有的第二劑接種。」因此比照國外,混打以最高感染風險為優先,提供較高的保護力,之後逐步擴大進行。
陳秀熙強調,國內的混打實證醫學,抗體中和濃度的實驗慢慢出來,其中包含國產高端疫苗加入的結果,到時再等到BNT或莫德納的進口,就可以補上其他類別的混打基礎,廠牌和到貨數量、實證醫學研究就是最主要的考量。
目前國際上雖然有多國也選擇第一劑打AZ疫苗者,第二劑可混打mRNA疫苗,但直得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曾經呼籲,混打疫苗資料很有限,現階段只有先打AZ再打BNT的數據,如果未來需要施打第三、第四劑,而且牽涉到不同廠牌,就會有額外風險,另外,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也是較近期才開放特定狀況下的混打。
新冠肺炎疫情讓人類措手不及,病毒變化之快,從疫苗研發到施打、分配都在與疫情拔河,許多決定恐無法比照以往,等待完整的科學實證支持,不過不管是疫苗研發或是後續的混打問題,風險都是全人類共同承擔。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身為ACIP委員之一的陳秀熙指出,混打的風險不容輕忽,「對!雖然國外的確有文獻證明混打的效果,但新冠肺炎這個疫苗其實開發到現在也還不到一年,適不適合各個族群,都需要有其他科學證據才能考量。」
對於混打疫苗的搭配限制和人員選擇,陳秀熙說明,還是和採購與到貨進度有關,「因為我國的採購或受贈的mRNA疫苗只有兩種,其中BNT大概要等到9月才有辦法到貨,目前只有莫德納,而且莫德納的數量可能無法涵蓋到所有的第二劑接種。」因此比照國外,混打以最高感染風險為優先,提供較高的保護力,之後逐步擴大進行。
陳秀熙強調,國內的混打實證醫學,抗體中和濃度的實驗慢慢出來,其中包含國產高端疫苗加入的結果,到時再等到BNT或莫德納的進口,就可以補上其他類別的混打基礎,廠牌和到貨數量、實證醫學研究就是最主要的考量。
目前國際上雖然有多國也選擇第一劑打AZ疫苗者,第二劑可混打mRNA疫苗,但直得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曾經呼籲,混打疫苗資料很有限,現階段只有先打AZ再打BNT的數據,如果未來需要施打第三、第四劑,而且牽涉到不同廠牌,就會有額外風險,另外,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也是較近期才開放特定狀況下的混打。
新冠肺炎疫情讓人類措手不及,病毒變化之快,從疫苗研發到施打、分配都在與疫情拔河,許多決定恐無法比照以往,等待完整的科學實證支持,不過不管是疫苗研發或是後續的混打問題,風險都是全人類共同承擔。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