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鄉》給人的第一印象旗幟鮮明,大排場的宮廟陣頭互尬戲做為序幕,細節用心,「即視感」考究,原本擔心會走進《陣頭》、《寒單》、《天后之戰》的路數胡同裡去(我個人追劇的「雷區」是類似題材的回鍋再燉),幸而這齣改編自得獎漫畫的精緻台劇,以民俗做為氛圍,以神明籠罩氣場,舉重若輕地構築出足以讓跨族群觀眾都能共情共感的記憶平台,紮實田調的在地元素、聚焦家庭的角色圖譜、血濃於水的核心刻劃、高手雲集的卡斯陣容,都讓這個短短十集篇幅的故事有血有肉,不讓背景取材拘束了人物情感、心性的勾勒書寫,一句「哭著離開故鄉需要勇氣,留下來,卻是更大的勇氣。」融合對淵源傳承的感懷,對家庭精神的護持,對在時代變遷縫隙裡匠人不離不棄信念的疼惜,傳承、家庭、信念,都是一種最值得歌頌的情懷,叫做:根。
《神之鄉》製作質感出色,舉凡宮廟生態、神像雕刻、陣頭架式、神將操作…的田調之認真、完整顯而易見,難能可貴的是這些素材的著墨沒有生硬的拘泥(真要研究這個,找紀錄片來看就好了),而被成功地消化進情節的大架構裡,順理成章地巧妙地成為故事進展的「勾子」(懸念):師弟為何自立門戶?當年「快樂的日子」為什麼回不去了?「虎膽堂」VS.「聖恩社」的劍拔弩張,對壘的究竟是技藝拼搏?還是人情世故?也圍繞在「舉將軍」這門學問上,建構出一個獨特的「微型社會(武林)」,隨時以一種抽象但易懂的意涵,激發著相關角色們力爭上游的追求。至於台詞裡不斷被提起的「六月二十四,關聖帝君聖誕」,隱隱透著「山雨欲來,一決勝負」的張力鋪墊,形成將戲中重要人物都牽繫其上的節奏跟線索,這些都是相當高明的講故事技巧,手法高明,扣人心弦。
「龍守家業,獅護祥瑞」,《神之鄉》的「視覺型式」和「情境底蘊」取得完美平衡的處理成績處處可見,一塊流傳百年的「五色匾牌」無語鏡像著離合盛衰的感慨,相當發人深省,而從「關聖帝君」的保境安民,到聆聽著小女童低聲傾訴的「虎爺」,種種有形的畫面給了最接地氣的信仰力量一個貼合市井民生的溫暖解讀,經由李玉璽的旁白傳遞得真切:「不論貧富貴賤,人們在神明面前都是如此渺小,祂看盡人間悲歡離合,接納所有喜怒哀樂。」透過一齣戲,凝聚了一份敬天敬神的虔誠與謙卑,黃鐙輝的木雕師傅被安排成「高功能自閉症」看來尤其別有深義,越是心思質樸,越是接近天地訊息的純粹,他對以神為像的公義、良善做著毫不質疑動搖的服膺與捍衛,這看在嘈雜擾攘是非混沌的當今世道,格外教人感動,格外令人汗顏。
筆觸聚焦,由神而人,《神之鄉》的宮廟色彩吸人眼球,但真正引人入戲的還在於人文主軸的深刻描寫,包括家庭,包括土地。「大溪」做為本劇的故事舞台,除了呼應「北關公,南媽祖」的人設背景,一些情境素材的擷取、交織也極具匠心,例如眾所週知鳳飛飛是足以註記一整個年代的「大溪的女兒」,而她家喻戶曉的經典代表作《心肝寶貝》被傳神地貫穿在角色關係的跌宕演變中,畫龍點睛,水到渠成。而,不論是「故鄉」或「家庭」對於一個人生的成長與轉折來說,箇中所代表的「出發,遠行,歸來」的歲月迴圈,往往是戲劇「矛盾,衝突,和解」的完美載體,王識賢一家人「父VS.子」、「母VS.女」的關係張力都是故事流程的焦點,但因為裹捲在角色離鄉返鄉的軌跡更迭裡,超乎預期地,發酵出更複雜也更深邃的情感挖掘,即便最關鍵的事件伏筆尚未揭曉,但一個家庭在支離破碎後以一種沉默但頑強的本能努力尋求著重新「圓滿」的潛意識,交疊在「故鄉他鄉的兜兜轉轉中,舊有的風景,還是記憶深處最無法取代的心動」這樣的細膩題旨裡,恰如其分,又耐人咀嚼,濃縮成「有人在等你回來的地方,就是家。不論去到什麼地方,不要忘了回家的路。」看似平凡平淡,但對很多這塊土地上成長的不同世代來說,低迴不已的效果卻是後勁十足的。
《神之鄉》演員眾多,卡斯演技的高光耀眼為戲加分甚多。王識賢一如既往的沉穩厚實,情感氣場hold住全局。李李仁演出了以往少見的介於「江湖氣」和「市井氣」的颯爽與詼諧。王彩樺還是總能在最有限的戲份裡做最飽和最讓人過目難忘的發揮。周采詩的演出跟《我們與惡的距離》裡的壓抑、苦悶判若兩人,母性洋溢的「姑姑」角色是劇中一股溫暖的力量,她演來鮮活酣暢,頗讓人眼前一亮。黃鐙輝的外型其實很帥,但總是挑些完全不帥的角色演,「阿義師」的「自閉症」設定難度極高,過猶不及都是矯情,他演來真實、真誠,拿捏得立體寫實,也清晰傳達了這個很容易會被忽略的人物的內在訊息,是一次很高級很完整的演出。廖威廉身上的變化最是明顯,舉手投足,人戲合一,真正做到了讓「角色的光芒」取代自己「偶像的丰采」。最值得一提的是謝怡芬,過往她的戲劇演出或許因為「Janet」的印象深植人心,總讓人低看了她在演技上的真摯、自然,這次幾乎是全台語演出的角色,以一張西洋臉孔演活了台灣女子的韌性與隱忍,絲絲入扣,感人至深,一場在兒子病榻前對著電話為女兒唱歌的戲,蕩氣迴腸,情感的穿透力超乎想像。
《神之鄉》的演技新血輪也極出彩,李玉璽做為串起所有人物和情節始末的軸線,表現不慍不火,沒讓導師級的前輩對手遮掩了「存在感」,清新澄澈的氣息特別貼合角色,人物把控可圈可點,演技頗具靈氣。林暉閔繼《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緝魂》兩部電影後,再一次成為亮眼的驚喜,看他演戲,不論戲份多寡總能感受到他那股因為深入「內化」(理解)角色後的自信,心隨意走,演什麼是什麼,這次一些不落痕跡的細節處理精彩極了,每一出場都有逼近眼前的灼熱感。兩人的戲劇發展,著實都不可限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龍守家業,獅護祥瑞」,《神之鄉》的「視覺型式」和「情境底蘊」取得完美平衡的處理成績處處可見,一塊流傳百年的「五色匾牌」無語鏡像著離合盛衰的感慨,相當發人深省,而從「關聖帝君」的保境安民,到聆聽著小女童低聲傾訴的「虎爺」,種種有形的畫面給了最接地氣的信仰力量一個貼合市井民生的溫暖解讀,經由李玉璽的旁白傳遞得真切:「不論貧富貴賤,人們在神明面前都是如此渺小,祂看盡人間悲歡離合,接納所有喜怒哀樂。」透過一齣戲,凝聚了一份敬天敬神的虔誠與謙卑,黃鐙輝的木雕師傅被安排成「高功能自閉症」看來尤其別有深義,越是心思質樸,越是接近天地訊息的純粹,他對以神為像的公義、良善做著毫不質疑動搖的服膺與捍衛,這看在嘈雜擾攘是非混沌的當今世道,格外教人感動,格外令人汗顏。
筆觸聚焦,由神而人,《神之鄉》的宮廟色彩吸人眼球,但真正引人入戲的還在於人文主軸的深刻描寫,包括家庭,包括土地。「大溪」做為本劇的故事舞台,除了呼應「北關公,南媽祖」的人設背景,一些情境素材的擷取、交織也極具匠心,例如眾所週知鳳飛飛是足以註記一整個年代的「大溪的女兒」,而她家喻戶曉的經典代表作《心肝寶貝》被傳神地貫穿在角色關係的跌宕演變中,畫龍點睛,水到渠成。而,不論是「故鄉」或「家庭」對於一個人生的成長與轉折來說,箇中所代表的「出發,遠行,歸來」的歲月迴圈,往往是戲劇「矛盾,衝突,和解」的完美載體,王識賢一家人「父VS.子」、「母VS.女」的關係張力都是故事流程的焦點,但因為裹捲在角色離鄉返鄉的軌跡更迭裡,超乎預期地,發酵出更複雜也更深邃的情感挖掘,即便最關鍵的事件伏筆尚未揭曉,但一個家庭在支離破碎後以一種沉默但頑強的本能努力尋求著重新「圓滿」的潛意識,交疊在「故鄉他鄉的兜兜轉轉中,舊有的風景,還是記憶深處最無法取代的心動」這樣的細膩題旨裡,恰如其分,又耐人咀嚼,濃縮成「有人在等你回來的地方,就是家。不論去到什麼地方,不要忘了回家的路。」看似平凡平淡,但對很多這塊土地上成長的不同世代來說,低迴不已的效果卻是後勁十足的。
《神之鄉》演員眾多,卡斯演技的高光耀眼為戲加分甚多。王識賢一如既往的沉穩厚實,情感氣場hold住全局。李李仁演出了以往少見的介於「江湖氣」和「市井氣」的颯爽與詼諧。王彩樺還是總能在最有限的戲份裡做最飽和最讓人過目難忘的發揮。周采詩的演出跟《我們與惡的距離》裡的壓抑、苦悶判若兩人,母性洋溢的「姑姑」角色是劇中一股溫暖的力量,她演來鮮活酣暢,頗讓人眼前一亮。黃鐙輝的外型其實很帥,但總是挑些完全不帥的角色演,「阿義師」的「自閉症」設定難度極高,過猶不及都是矯情,他演來真實、真誠,拿捏得立體寫實,也清晰傳達了這個很容易會被忽略的人物的內在訊息,是一次很高級很完整的演出。廖威廉身上的變化最是明顯,舉手投足,人戲合一,真正做到了讓「角色的光芒」取代自己「偶像的丰采」。最值得一提的是謝怡芬,過往她的戲劇演出或許因為「Janet」的印象深植人心,總讓人低看了她在演技上的真摯、自然,這次幾乎是全台語演出的角色,以一張西洋臉孔演活了台灣女子的韌性與隱忍,絲絲入扣,感人至深,一場在兒子病榻前對著電話為女兒唱歌的戲,蕩氣迴腸,情感的穿透力超乎想像。
《神之鄉》的演技新血輪也極出彩,李玉璽做為串起所有人物和情節始末的軸線,表現不慍不火,沒讓導師級的前輩對手遮掩了「存在感」,清新澄澈的氣息特別貼合角色,人物把控可圈可點,演技頗具靈氣。林暉閔繼《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緝魂》兩部電影後,再一次成為亮眼的驚喜,看他演戲,不論戲份多寡總能感受到他那股因為深入「內化」(理解)角色後的自信,心隨意走,演什麼是什麼,這次一些不落痕跡的細節處理精彩極了,每一出場都有逼近眼前的灼熱感。兩人的戲劇發展,著實都不可限量。
●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