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有百百種,其中肉質鮮甜的蝦子,也是最常見的美食。但過去時常有民眾好奇蝦頭顏色「變成黑色」,是否代表不新鮮了?對此,農委會也完整解釋蝦頭變黑的真正原因:「跟新鮮度無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農委會在臉書上發文提到,「有時我們購買蝦子時會看到頭變黑的狀況,大部分的人都不敢購買食用,但這其實是稱為 『黑變』的自然現象 ,並不是不新鮮的意思唷!」

而蝦子退冰後出現黑變的原因,則為「當蝦子離水死亡後,體內的多酚氧化酵素催化酪胺酸代謝產生黑色素,在蝦體表面形成黑色斑點,較常出現在蝦頭及蝦尾處」。

▲農委會解釋蝦子出現黑變的原因,其實與新鮮度無關。(圖/翻攝農委會臉書)
▲農委會解釋蝦子出現黑變的原因,其實與新鮮度無關。(圖/翻攝農委會臉書)
農委會繼續解釋,「黑變是不可逆的過程,已經產生黑斑的蝦子煮熟後黑斑依然存在。高溫烹煮可以破壞酵素活性,但若為兼顧口感,當烹煮的溫度與時間都不足以破壞酵素活性,以致煮熟的蝦仍持續有黑化的現象」。

農委會也提醒,有些業者為了賣相好看,會違法添加硼砂或吊白塊阻止蝦子黑變,為了避免選購到這類蝦子,購買時要注意蝦頭和蝦身有沒有緊密連接、肉質應該要具有彈性且沒有腥味或異味,才能買到優良的水產。

不少網友看完說明後,也紛紛回應「原來如此,以前只是黑黑的看起來不喜歡,下次就把它啃了」、「官方認證的正確資訊」、「長知識了」。(編輯: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