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嚴重時,致死率高過全球平均引起各界關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5)指出,截至昨日為止,目前本土疫情共有675件死亡案例,其中9成都是60歲以上,80歲以上死亡率更高達34.6%;另外,死亡個案中有約2成家屬放棄治療,這也是國內疫情致死率高的原因之一。
張上淳指出,統計從5月11日到昨(4)日為止,台灣本土確診個案有1萬3600多例,其中男女是個半,各個年齡層都有,但主要集中在5、60歲,平均年齡約49歲;其中重症個案為2712位,重症率約20%。
張上淳表示,截至昨日為止,目前本土疫情共有675件死亡案例其中男性佔比約64%,年齡分佈主要以60歲以上較多,有將近9成都是60歲以上,平均年齡約73歲,比整體確診個案的平均年齡高很多,其中9成有潛在疾病;如果看不同年齡層的死亡個案數,低年齡層不太有死亡問題,在60歲以下的個案死亡率約2%甚至1%以下,但60至69歲死亡率增至6.6%,70至79歲死亡率升到15.3%;80歲以上死亡率更有三分之一,高達34.6%。
張上淳指出,發病週數部分,大約19週開始個案數大量增加,可以看到第20週確診個案數最多,那在19、20週發病個案裡面,死亡率相對比較高,約6.7%與6.2%,就是有大量個案出現,加上其中20%會變成重症,需要重症加護病房照顧,那在過去1年間各醫院習慣將重症放在負壓加護病房裡,這在全世界都是一樣情況,習慣之下大量病患著進去加護病房,導致整個照顧量造成很大壓力。
張上淳說,後來將雙北許多個案轉到外縣市,並加開了很多加護病房、專責病房,同時指揮中心努力對過去沒有照顧個案重症團隊進行教育訓練,並組織諮詢網絡,讓醫護團隊在平常日互相分享照護經驗,再加上5月緊急進口單株抗體之後,在發病日26週後個案死亡率下降,最近這2週還需要持續觀察。
張上淳指出,另在前100例死亡個案細部報告中,平均年齡與全部個案的平均年齡差不多,其中82%有潛伏疾病,95%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癌症等,有78%則有多重潛伏疾病,這些疾病都是造成長者比較容易死亡的高風險因子。
張上淳稱,另從發病到死亡日數則有0至20日,死亡平均日數則僅有7日;在疫情初期,發病到死亡日數較少,病患較快死亡,甚至在家中即死亡;後面隨著照護量能增加,病患死亡個案都在醫院裡面,且有照護7日甚至15日以上才死亡,大部分死亡原因則為呼吸道衰竭或是多重器官衰竭。
另外,張上淳提到,5月18至6月24日的國內死亡個案共622位,當中有111位簽署放棄急救DNR,佔整體17.8%,也就是約20%家屬是放棄為患者插管急救,這也可能是本土疫情死亡率嚴重的原因之一;雖然插管對家屬、醫護人員都很辛苦,但其實經過插管後好好治療,還是有機會能救回病人。
張上淳指出,根據紀錄,放棄急救(DNR)的前100例死亡個案中,分布都是高年齡,平均年齡75.8歲,甚至有百歲以上患者,其中也有有潛在疾病,包含癌症病人等,有些可能本來病況就控制不好,所以家屬也不希望免強就放棄急救。
在使用治療用單株抗體方面,張上淳說,從6月19日至7月1日間,共治療64位個案,其中大部分是55歲以上;但有3例是40歲以下,因為都是孕婦,所以開放使用;這些個案經過追蹤,只有1例進到重症病房,但此例也不需插管或呼吸器,顯示使用單株抗體對病人的重症治療與減緩死亡有很大幫助。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上淳表示,截至昨日為止,目前本土疫情共有675件死亡案例其中男性佔比約64%,年齡分佈主要以60歲以上較多,有將近9成都是60歲以上,平均年齡約73歲,比整體確診個案的平均年齡高很多,其中9成有潛在疾病;如果看不同年齡層的死亡個案數,低年齡層不太有死亡問題,在60歲以下的個案死亡率約2%甚至1%以下,但60至69歲死亡率增至6.6%,70至79歲死亡率升到15.3%;80歲以上死亡率更有三分之一,高達34.6%。
張上淳指出,發病週數部分,大約19週開始個案數大量增加,可以看到第20週確診個案數最多,那在19、20週發病個案裡面,死亡率相對比較高,約6.7%與6.2%,就是有大量個案出現,加上其中20%會變成重症,需要重症加護病房照顧,那在過去1年間各醫院習慣將重症放在負壓加護病房裡,這在全世界都是一樣情況,習慣之下大量病患著進去加護病房,導致整個照顧量造成很大壓力。
張上淳說,後來將雙北許多個案轉到外縣市,並加開了很多加護病房、專責病房,同時指揮中心努力對過去沒有照顧個案重症團隊進行教育訓練,並組織諮詢網絡,讓醫護團隊在平常日互相分享照護經驗,再加上5月緊急進口單株抗體之後,在發病日26週後個案死亡率下降,最近這2週還需要持續觀察。
張上淳指出,另在前100例死亡個案細部報告中,平均年齡與全部個案的平均年齡差不多,其中82%有潛伏疾病,95%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癌症等,有78%則有多重潛伏疾病,這些疾病都是造成長者比較容易死亡的高風險因子。
張上淳稱,另從發病到死亡日數則有0至20日,死亡平均日數則僅有7日;在疫情初期,發病到死亡日數較少,病患較快死亡,甚至在家中即死亡;後面隨著照護量能增加,病患死亡個案都在醫院裡面,且有照護7日甚至15日以上才死亡,大部分死亡原因則為呼吸道衰竭或是多重器官衰竭。
另外,張上淳提到,5月18至6月24日的國內死亡個案共622位,當中有111位簽署放棄急救DNR,佔整體17.8%,也就是約20%家屬是放棄為患者插管急救,這也可能是本土疫情死亡率嚴重的原因之一;雖然插管對家屬、醫護人員都很辛苦,但其實經過插管後好好治療,還是有機會能救回病人。
張上淳指出,根據紀錄,放棄急救(DNR)的前100例死亡個案中,分布都是高年齡,平均年齡75.8歲,甚至有百歲以上患者,其中也有有潛在疾病,包含癌症病人等,有些可能本來病況就控制不好,所以家屬也不希望免強就放棄急救。
在使用治療用單株抗體方面,張上淳說,從6月19日至7月1日間,共治療64位個案,其中大部分是55歲以上;但有3例是40歲以下,因為都是孕婦,所以開放使用;這些個案經過追蹤,只有1例進到重症病房,但此例也不需插管或呼吸器,顯示使用單株抗體對病人的重症治療與減緩死亡有很大幫助。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