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5月時爆發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這一波疫情來勢洶洶,截至5月14日時,累計確診病例1290例,但是到5月24日,累計確診病例已經飆升到4917例,10天之內新增了逾3600例。本土疫情大爆發,不但台灣民眾緊張,也引起國外注意,不少外媒也紛紛進行報導,探討這波疫情的破口為何,並研究疫情廣泛擴散的原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彭博社》在19日時,刊出報導「自滿讓新冠病毒侵蝕台灣唯一防線」(Complacency Let Covid Erode Taiwan’s Only Line of Defense),點出台灣在這波疫情中最大的問題,首先是篩檢率過低,與鄰近國家相比,台灣截至16日,每1000人中只進行了約0.8次檢測,而提高檢測量是了解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

報導引述美國病毒學家波蘭德(Gregory Poland)表示:「有300起確診,表示社區內可能有不知道的3千個病例。」他建議:「需要「硬封鎖」(hard lockdown)切斷傳播鏈,然後儘快接種疫苗。」

而造成疫情擴散的另一個問題則是疫苗接種率過低。截至17日為止,台灣約2350萬人口中,僅有0.9%接種了首劑新冠疫苗,比起其他疫情已明顯獲得控制的國家,如中國的14.5%、英國的30%、美國的1/3,顯然還不充足。

《彭博社》更指出,台灣對防疫成就的自滿,侵蝕了台灣的防線,疫情彷彿只發生在外面的世界,而關鍵之一的破口就是4月中旬縮短機組人員隔離期,導致染疫機師將傳染力更強的英國變種病毒,經由萬華茶藝館加速傳播。

不只是《彭博社》提到台灣對防疫成就自滿,《BBC》20日的報導中,引述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的說法,指出台灣醫生沒有認真對待,醫院也沒有戒備病毒,更沒有積極進行追蹤接觸,顯示出「某種自滿心理」。

▲因應全台本土疫情爆發,全台醫護人員站上第一線支援,不少醫生都忙到無法回家。(圖/NOWnews資料照片)
▲台灣疫情嚴峻,不少外媒指出,台灣邊境限制嚴格,讓國內產生「自滿」心理,對於防疫措施卻更加鬆懈。示意圖。(圖/NOWnews資料照片)
 

《BBC》指出在疫情最初爆發當時,台灣是全球最先實施邊境控管的國家之一,即使限制直到現在都還在實施。但不只是台灣民眾、醫院,甚至是台灣政府都因此放鬆戒心。

而在報導當中也提到台灣在疫苗接種碰上的問題。先前因為疫情和緩以及AZ疫苗的血栓風險,讓台灣民眾接種意願低落,而在確診人數大增後,民眾蜂擁接種疫苗,但疫苗存量遠遠不足。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也在20日的報導中指出,台灣靠著嚴密邊境管制躲過風暴,但是免疫進度緩慢,加上傳染力更強的變種病毒形成了完美的疫情破口,而台灣人也開始出門不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離。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教授蔡甫昌形容這有如瑞士乳酪,「表面有幾個洞,後面有個大洞。此時一把刀正好刺穿」表示「這天遲早會到來」。

美國《時代》雜誌(TIME)在22日則是以「 虛假安全感及小私密茶,如何攻破台灣的COVID-19疫情防線」(How a False Sense of Security, and a Little Secret Tea, Broke Down Taiwan's COVID-19 Defenses)為題,指出原本身為防疫優等生的台灣,但因為民眾沉溺於虛假安全感,加上萬華茶室爆發疫情,破壞了台灣自豪的疫情防線。

《時代》雜誌進一步分析,指出台灣目前的狀況可以測試出,一個疫情相對不嚴重的社會,是否能有效將其他國家慘痛經驗做為前車之鑑。

但報導中也強調,台灣最有效的抗疫武器就是人民,當確診病例一暴增,民眾就提高警覺,「比政府還緊張」,而在政府宣布進入三級警戒之後,網路上還出現梗圖「全世界看好了,台灣只示範一次兩周結束三級」,顯示出不少民眾將戰勝新冠肺炎疫情視為一種驕傲。

▲阿滴轉發網友推特貼文,替大家加油。(圖/翻攝自阿滴臉書)
▲《時代》雜誌提到,台灣在進入三級警戒後,網路上還出現梗圖,顯示出不少民眾將戰勝新冠肺炎疫情視為一種驕傲。圖為阿滴轉發網友推特貼文。(圖/翻攝自阿滴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