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2日電)國內今天首見校正回歸400例本土病例,引發熱議。專家指出,各國疫情剛爆發時,都可能因檢驗量能、人力因應不及,面臨校正回歸的狀況,非台灣獨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新增321例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病例,另外新增400例校正回歸的本土病例,也讓「校正回歸」瞬間成為全台討論度最高的關鍵字。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天接受記者電話聯訪時表示,校正回歸比較好的稱呼是「回溯確診」,各國在疫情剛剛爆發時,都可能因檢驗量能、人力來不及因應,導致每天採檢的檢體驗不完、驗完的來不及通報,出現通報上的時間差,經過一段緩衝期消化後,才能確認每一天有多少人確診。

何美鄉說,如今緩衝期過後,檢驗、通報應該逐漸回歸正軌,才能透過相關數據研判後續疫情走向與防疫作為。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則指出,面臨校正回歸狀況,代表國內檢驗量能有待提升,但至少台灣發現問題後趕緊把「塞車」的案件消化掉,也有如實對外公布,目前看來「沒什麼大問題」,未來幾天可能還會再出現一些校正回歸的個案。

蘇益仁認為,要解決檢驗量能不足問題,可從檢驗試劑的選用策略下手,例如社區篩檢選用準確率較高的快篩試劑,避免耗費PCR量能;醫療院所因收治的都是有症狀的患者,可全面使用PCR檢驗,少用快篩。

至於未來疫情將如何發展,何美鄉說,目前單日新增的病例數雖然不見得是最高峰,但她認為以長期趨勢來看,台灣應該已處於疫情高峰,若持續阻斷病毒傳播,疫情應該會趨於平緩或下降,未來各縣市可望只剩下零星病例冒出,直到疫苗接種到一定規模,才有可能逐漸歸零。(編輯:吳協昌)11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