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蔡英文總統跟全國的環團代表見面,從三接跟藻礁議題,到全球暖化的氣候議題,政府都釋出很大善意跟確切態度,包括要進行盤點三接的所有可能方案,並且宣示了「2050年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這樣的時勢,對於長期推動環境保護運動者來說,現階段是使命感最強的時候,但也是距離成功最近的時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環保議題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認為是站在經濟發展的對立面。當然,某種程度來說也是事實,看看有多少企業從先進國家出走,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設立工廠,往往考量的重要因素就是當地的環保要求相較寬鬆。但是,這樣的情況已經要轉變了,最大的原因是氣候變遷越來越被重視,歐美先進國家不只是站在社會面認為有推動的責任,在經濟發展層面,歐美先進國家企圖藉此繼續掌握領導地位。

簡言之,環境成本會被更如實的計算,舉例來說,歐盟已經預計2023年要課徵碳關稅,美國與日本也都已經在研議,過去以為可以逃到較不在乎環保的地區生產以降低成本的策略,已經不可行。而臺灣是出口導向國家,更是要看重這樣的趨勢,否則將會喪失競爭力。

所以,長期推動環保運動者現在是最有力量的時候,環境不再是經濟發展的犧牲者,環境是協助經濟發展的最大幫手,反之亦然。也因為這樣,環保運動者的觀念及態度也要開始轉變,過去衝突的對象,將是互相幫助的夥伴。

回到護礁與三接工程來看,絕對不是零和關係,100分的環境保護,更絕對不是讓大自然歸零,而是與社會發展一起加分。而且,事情都是會有連動相關的,如果三接不在這,那是該在哪,如果沒有三接,發電的結構又該是如何,會不會對環境更加負面,臺灣社會的長期總體利益該怎麼計算,這些都是需要全盤思考的事情。要說的是,在環境與經濟是同一件事情的趨勢下,只要願意打開觀念,就會找到最佳解方,心情就不會沉重。

此外,現在最不樂見的,就是把環保當作鬥爭工具。比如台中火力發電一直都是大家的眼中釘,不管是排放pm2.5,還是排碳,都是極需改善的項目,但是大家都無法否認的是,我們的現代生活方式已經回不去了,我們只會需要更多的電。所以,要理性思考的是如何進行台中火力發電廠的轉型,也就是減煤的路徑。但是,很令人生氣的是,到現在為止已經超過一年,計畫新增的燃氣發電還卡在台中市政府,只因為盧秀燕市長堅持要先拆除燃煤機組。

總得來說,沒有人會不在乎環境,在經濟力量帶動下,環境又更會是一件越來越重要且迫切的事情,這是環保的黃金時刻,如果一再以環保之名,卡住任何的可能性方案,恐怕反而會成為傷害環境的人。

●作者:阿術克斯/資深國會幕僚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