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近日將預算解凍報告送至立法院,報告中指出,前總統蔣介石、蔣經國是國軍步入現代化的重要領導者,也是建軍發展、國家生存關鍵影響,國軍所轄兩蔣銅像都在營區之內,不符「公共空間」定義,因此期盼營區內蔣公銅像不要撤除。促轉會對此痛批,兩蔣侵害人權的行為不能視而不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促轉會今(22)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蔣介石於威權時期透過動員戡亂與戒嚴體制擴大總統權力,集黨、政、軍權力於一身。以促轉會轉型正義資料庫統計為例,蔣中正參與介入審理之軍事審判案件,經調查高達3,472件,其中不乏直接批示意見的案例,足見其威權統治的性格。

促轉會指出,蔣經國自1950年代即跟隨其父參與台灣威權體制之建立,並擔負整合、指導特務組織的角色,無論是早期的「政治行動委員會」、「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乃至於動員戡亂體制下的「國防會議」,蔣經國皆於其中擔任要職。就任總統後,侵犯人權的政治案件不斷,以林義雄宅血案、陳文成案等為例,受害者於遇難前皆受到其主政下之情治機關嚴密監控,威權統治當局涉案的嫌疑至今仍未排除。

促轉會表示,威權統治當局為鞏固其統治正當性,將兩蔣塑造為民族偉人,致使現今公共空間或建築,仍存有紀念或傳播兩蔣威權統治之物件、符號、標誌或名稱,因此,在轉型正義的進程當中,處置威權象徵實為無可迴避之問題。軍隊營區營舍屬於「機關」及「公共建築」,應無疑義。

針對相關威權象徵如何處置一事,促轉會表示,向來提倡「多元處置原則」,即「依法應予處置,但手段多元開放」,並秉持此原則,於108年4月22日及109年3月4日召開之跨部會研商會議,即與國防部針對轄下公共空間威權象徵達成多元處置共識,惜國防部處置進度仍未臻理想。

針對媒體報導國防部有意願以多元方式推動處置公共空間威權象徵,促轉會表示樂觀其成,後續將積極與國防部展開進一步協商,或透過其他部會協調機制進行,期盼能協助國防部依法行政,在現有的共識基礎上,完成公共空間威權象徵處置事宜,落實轉型正義之國家政策目標。

下載「NOWnews APP」,拿肯德基「開春金喜吉運168」套餐,專屬優惠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