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花旗集團拋出震撼彈,將退出台灣在內的13個國家消費金融市場,這也是繼2017年底澳盛銀出售消金業務給星展銀後,再度出現外商銀處份部分資產。但不同的是,花旗在台灣幾乎等同「外銀」代名詞,信用卡、財富管理曾經歷數一數二的全盛時期,即便至今擁有超過280張流通卡及45家分行,未來誰接手都足以牽動消金市占版圖,更不用說「花旗幫」一直是台灣金融圈爭相延招攬的人才。只是花旗在亞洲區僅保留香港及新加坡消金市場,無疑打臉台灣政府推動亞太金融中心及推動「媲美星港」財富管理2.0方案,也凸顯台灣在法規、稅制、投資商品等難與星港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處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花旗銀行於1964年在台灣成立辦事處,1965年於台北成立第一家銀行,2007年購併華僑銀行,合併後以花旗(台灣)銀行成為台灣外銀龍頭,擁有45家分行,只是在經過50多年的經營,花旗卻決定退出台灣消金業務,不僅信用卡、信貸、房貸,甚至分行及本地財富管理都要一併轉手,只保留企業金融業務,這消息不僅嚇壞一堆花旗卡友,連台灣金融界也很震驚,昨晚消息釋出後,也成為金融界群組熱門討論話題,因為花旗台灣還是賺錢的,信用卡及財管更是花旗台灣的「金雞母」。

不過,目前多數人認為這是花旗集團全球布局考量,未來亞洲將以香港及新加坡等區域金融中心提供私人銀行及高端財富管理等服務,也就是說除企金之外,花旗還是可透過區域金融中心,賺到台灣消費者的錢,因此連同其他12個國家地區的金融業務打包出售,只要找到好買家、賣到好價錢就可出場。

只是,就連台灣最大「外銀」都要退出,這對台灣政府來也是個警訊,尤其為爭取能取代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金管會正推動「媲美星港」財富管理2.0方案,開放資產突破億元以上的高階客戶財管新制,花旗的退出是否會引發連鎖效應?看看目前外商壽險公司只剩安聯人壽、康健人壽、法國巴黎人壽、安達人壽,而從2012年以來亦有4家外銀撤台,包括2012年5月底撤台的瑞士信貸銀行、2014年3月底撤台的南非標準銀行、2016年10月3日撤台的加拿大豐業銀行、2017年7月19日撤台的英國巴克萊銀行,這對台灣要爭取成為亞太金融中心無疑是雪上加霜,金融高層也不諱言,台灣要想奮起直追香港、新加坡,立法、教育、基礎建議及稅制都得要調整才有機會。

雖然花旗退出台灣消金市場震驚金融圈,但相信不少銀行也已摩拳擦掌評估接手可能性,畢竟信用卡及財管可說是花旗台灣的「金雞母」,卡量位居第6大發卡行、擁有超過280萬張的流通卡,有效卡也超過200萬張,亦發行過不少知名信用卡,像是饗樂生活卡,主打威秀影城天天6折起優惠,吸引眾多年輕族群辦卡,還有去年底被譽為「消費神卡」的現金回饋PLUS鈦金卡升級,無最低消費門檻,不限消費場域,國內外不限消費通路皆2%回饋,重新成為新無腦刷神卡,也有專攻旅遊的花旗寰旅卡及頂級消費客群的Citi Prestige亦擁有許多忠實客戶。

這對於想要擴張信用卡及財管業務的銀行來說,吃下花旗卡量如同吞下「大補丸」,市占可望大幅躍進,就拿撕殺最劇烈的發卡王、刷卡王來說,中信銀、國泰世華銀行常呈現拉鋸戰,王位沒坐多久又被換下,因此誰吃下花旗消金馬上大幅領先,想超車都很難。當然,對於台新、玉山及台北富邦銀行來說,拿下花旗卡量更可馬上擠入前兩大,花旗的退出,絕對足以憾動台灣信用卡市場,並讓信用卡市占排名大洗牌。

不過,相較信用卡業務競爭激烈、砸錢促銷、賺錢不易,花旗財管業務才是真的「金雞母」,財管客戶門檻每月帳戶日平均餘額新台幣300萬元以上,私人財管更是達3000萬元以上,這對於政府開放海外資金回流,想要爭取財管業務的本國銀行來說,同樣也是個「大補丸」,也難怪花旗一釋出要賣的消失,市場就傳出星展銀行等有意接手。

當然,在台發展50多年,花旗不僅信用卡及財管業務有過數一、數二的全盛時期,財管業務更曾是台灣銀行業的領頭羊,在台灣推出許多創新業務,而且人才輩出,亦成為台灣金融業爭相挖角的對象,不論是台灣金融業甚至上市櫃公司都可看到「花旗幫」的身影,即便現在包括有「外銀教父」之稱的現任台北富邦銀行董事長陳聖德過去曾擔任過花旗銀行台灣區負責人,也曾被中信延攬後,而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台北富邦銀行總經理程耀輝、中信銀行董事長利明獻、渣打銀行代理總經理暨個金負責人林素貞等也都是有花旗銀行背景,若再往前看,曾被延攬到本國銀行、現已退休的就更多了,也因此,花旗銀行棄守消金,更讓人不勝唏噓。

雖然「花旗幫」遍布金融圈,但花旗消金業務最後會由誰接手,也引發外界好奇,即便信用卡、財管業務具有高度吸引力,但花旗銀行也同時擁有45家分行,尤其花旗分行多半與財管業務綁在一起,若是整體打包出售,接手的銀行勢必要也要接手45家分行,這對於已積極發展數位金融,許多金融服務都是透過網路及手機完成的現在,銀行是否有必要養這麼多家分行,勢必也是銀行評估要不要接手花旗消金業務的重要考量。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0年底國內銀行分行家數共3403家,去年內增加7家、裁撤9家,淨減2家,而裁撤的分行裡,外銀就占8家,其中花旗銀行3家、星展銀行5家。金管會則表示由於現在提供金融服務的方式多元,有實體銀行、也有數位化服務,各自有不同的取向和強項,外銀裁撤決議應是配合銀行本身的營運計畫。

不過,若就分行數來看,目前看來若本國銀行要承接,尤其是消金業務規模較大的中信、國泰世華、台新及台北富邦銀行恐怕思考的因素更多,像富邦才成功收購日盛金,台北富邦銀行將合併日盛銀行,是否還有餘力再併花旗有待觀察。倒是星展銀行分行家數相對較少,全台目前僅有33家分行,發卡量截至今年2月底流通卡數60萬9813張,有效卡數32萬4047張,確實無論是接手分行數及信用卡都如同吃下大補丸,尤其信用卡排名更可望大躍進。

星展銀行為新加坡最大商業銀行,也是東南亞最大商業銀行,星展銀行總經理林鑫川受訪時也曾表示,相較其他外銀,星展銀在台起步較晚,分行家數及發展時間亦不如本國銀行,但他覺得星展銀行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尤其在財富管理這部精肯定能幫上忙很多台灣人原本很多資金就放在海外,星展可借助在新加坡及香港經驗,幫助台灣客戶做好財富管理。

不僅如此,星展接手外銀消金業務也不是第一次,早在2016年10月31日,星展集團就曾宣布以高於帳面價值約星幣1.1億元,折合新台幣約24億元,收購澳盛銀行在台灣、新加坡、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印尼等5大市場的個人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在2017年12月9日,星展銀行(台灣)也正式承受澳盛銀行(台灣)的消費金融業務,而對於是否接手花旗消金業務,星展銀行也從原本不評論轉為「只要有機會都持開放態度」。

只是在花旗銀行消金業務花落誰家還沒確定之前,勢必有一場銀行角力大戰,畢竟誰拿下市占都可望大躍進,尤其對想在台擴大業務的外銀來說,亦是好機會,知名度及業務量都可快速攀升,只是花旗都表示還無時間表,大家也只能拭目以待,而政府當然也不能用「尊重商業考量」帶過,要推動台灣成亞太金融中心也不能只是喊口號,應從制度、稅制等全方面去思考,怎樣才能全面提升台灣金融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