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太魯閣號日前發生40年來最嚴重死傷事故,清明連假首(2)日傳出列車出軌消息後,至今累計50人死亡,數百人受傷。現場除了有消防醫護人員站在第一線崗位,也湧入不少義消、志工們協助救難。不過在投入大量人力救助同時,「隧道內的消防英雄」們也透露救災心聲,無奈直言「我們心很痛,想做的更好,但卻沒有裝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消防員宋明哲在臉書粉專「消防進一步,讓愛有溫度」分享了自己訪問事故現場救難人員的心聲,受訪者們提到「衛福部、葬儀社到場支援後,就喊這邊有遺體袋!大批救難人員沒有收到命令,就主動前往領取,所有受難者在脫困第一時間,就能裝在袋內,這是以前少見的」。

▲(圖/義消蔡哲文授權提供)
▲太魯閣號翻覆意外發生後,許多消防醫護、義消都趕赴現場支援救助。(圖/義消蔡哲文授權提供)
不過宋明哲也同時點出他在現場觀察到,眾人容易忽略的7項問題,其中就有不少與救難過程中的裝備息息相關。首先,他點出一般葬儀社使用的遺體袋過薄,時常發生破裂情況,「血水一直流,甚至肢體掉出來」;接著他指出專們處理破碎遺體的屍袋與手套在現場也極度缺乏,只能用容易破的救護手套或商場購物袋蒐集。

此外,由於戶外沒有遺體專用、保護性好的區域放置遺體,加上隧道內搬運困難,許多遺體只能先放在隧道兩側或與傷者比鄰,對大多數沒有適當休息空間的救難人員來說,在受難者遺體旁席地而坐「很多受訪者都有提到,這給他們的壓力很大,晚上都有與遺體共枕的感覺」。

▲(圖/義消蔡哲文授權提供)
▲太魯閣號出軌隧道內空間狹隘,對於搬運遺體或救難都相當困難。(圖/義消蔡哲文授權提供)
最後在技術層面,由於一般的遺體袋沒有搬運點,加上SKED擔架沒時間一條一條綁,籃式擔架數量少、體積大很難在有限空間搬運,救難過程中只能勉強搬運,這對搬運人員或是傷者、遺體都是極大考驗。宋明哲也在文末呼籲民眾,「請將您的愛心給這次參與搶救的警、義消同仁」,也希望透過整理出這幾項非搶救、救護專業的困難點後,民眾願意多多關注、支援警、義消同仁的後續心理輔導與救難設備的汰換。(編輯:楊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