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發表國際專家小組對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的溯源報告,排除了實驗室外洩的可能,將重點放在動物作為傳播媒介;然而報告可信度受到組織內外部的質疑。《路透社》今(4)日引述專家見解認為,有鑒於WHO的報告強調動物傳播的可能性,中國及附近鄰國必須減少野生動物的交易以及相關養殖產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路透社》報導,WHO主導的研究報告在週二(3月30日)發表,內文強調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很可能是透過中間物種,從蝙蝠傳至人類世界,而野生動物養殖在這個傳播過程中佔據重要的角色。中國當局對成千上萬的動物樣本進行測試得出初步判斷,水貂和犬隻的可能性較大,需要在養殖場進行更多調查。

中國微生物學專家、參與病毒溯源研究的童貽剛(Tong Yigang)表示,這項研究報告讓北京去年決定禁止野生動植物貿易。

然而實際上很少有政府將處理動物走私,或是野生動物交易放在行政的優先位置,以中國周邊的緬甸為例,鄰近雲南省西雙版納的勐拉(Mong La)當地的穿山甲一直被運往中國,當地的動保團體批評,如果沒有中國的需求和投資,緬甸和勐拉根本不會形成野生動物走私網路。

除了野生動植物交易,WHO報告還建議人們注意在「符合法規」經營的野生動物養殖場,這些野生動物通常被作為中藥、皮草的來源。這類的養殖業實際上比一般野味交易存在更大的風險。

紐約野生動物保護協會(New York’s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主任沃爾澤(Christian Walzer)表示,一般來說,病毒從一個宿主傳播到另一個宿主身上時,很容易產生突變,而在養殖場內,存在大量擁有遺傳同質性的動物,這很容易讓病毒進化成更棘手的存在。

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中國專家彼得(Peter Li)表示,把數百萬隻動物塞在一起,創造了一個疫情大流行的絕佳溫床,除非我們禁止動物毛皮養殖,否則人類公共安全仍會處於隨機的風險中。

▲穿山甲的鱗片常被當成中藥,導致穿山甲遭到大量捕殺,也促使緬甸-中國雲南邊界穿山甲的走私行為興盛。(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穿山甲的鱗片常被當成中藥,導致穿山甲遭到大量捕殺,也促使緬甸-中國雲南邊界穿山甲的走私行為興盛。(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