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度發生重大鐵路事故。台鐵太魯閣號408車次在行經花蓮的清水隧道時,撞上滑落鐵道的工程車,造成至少50人死亡的慘劇,是60年來最嚴重的台鐵事故,舉國同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各界的慰問與救援不斷湧入,台灣社會為死傷者祈禱的同時,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運安會)也於第一時間啟動調查,並指出這起事故有多項疑點待釐清,會儘速徹查後向國人報告。

然而,就在事故真相仍待釐清時,「工程車司機就是罪魁禍首,台鐵只是受害者」的說法就已開始盛行,地檢署也立即聲押了該名司機,這位「全民公敵」儼然成為這次太魯閣號慘劇的罪魁禍首。

老實說,這樣的劇情發展,讓人有滿滿的既視感。

2018年10月21日,也就是距今不到三年前,台鐵普悠瑪號一樣在東部發生出軌意外,司機立刻於10月22日遭地檢署聲押,並在第一時間被指為「超速害死人」的罪魁禍首,受盡社會的嚴厲撻伐。

結果呢?因爲這次重大事故而成立的運安會,在最終的調查報告中清楚指出,普悠瑪事故的主因是「台鐵的四大根源錯誤」累積。

如今,我們再次遭遇台鐵重大事故,此刻究竟要如何一口咬定,這些根源錯誤有被有效解決,一切都只是單純因為一個司機意外的疏忽,所導致的悲劇?

「意外」與「疏忽」本來就是隨時可能發生,因此站在維護公共安全的立場,才需要從制度面設下一道道的「防呆機制」,一層一層接住各種疏忽所可能造成的傷害,才能將事故的發生率和損壞率降到最小。

回到這次太魯閣號的事故,這一道道的防呆機制有發揮作用嗎?

首先,這次造成意外的工程車所滑落的起始點,是台鐵「山側邊坡安全防護設施工程」,結果卻發生工程車停在「不該停的斜坡」上,施工區域也未依規定設置「安全圍籬」。施工與監造單位為何沒有落實安全規範,應該儘速釐清。

其次,疑似未拉好手煞車而釀災的工程車司機,正好是工地負責人,然而,這位負責人2014年承包花蓮縣政府的橋樑修復工程時,卻指示員工用電腦軟體剪貼2張假的圍堰圖片來供驗收,目前更一審被認定有罪。這樣的工程公司,為何能得標台鐵的安全防護設施工程,實在有待釐清。

最後,明明上述疑點都未釐清,台鐵的內部群組卻傳出要定調「將責任推給廠商,以降低本局負評」。雖然台鐵在證實這個「群組訊息為真」的同時,也澄清「僅為幕僚建議」,但台鐵整體的安全意識和究責文化,在經歷普悠瑪事故後是否有改善,同樣有待釐清。

遺憾的是,在上述疑點一一釐清前,司機已經被定調為唯一兇手,而任何對台鐵提出的疑問,也同樣被打為扯政府後腿的罪人。

只許對單一的個人獵巫,卻不准對結構失靈提出質疑。這個無論經歷幾次政黨輪替,卻依舊籠罩在台灣社會的文化,換來的卻是一次次的「今日公祭,明日忘記」,是台灣名列世界前茅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是無論換哪一黨執政,依舊「好官我自為之」的台鐵。

真的希望台灣社會為這次太魯閣事故所流的淚,不會再次白流。任何一條安全回家的路,都應該得到制度性的層層防護,而不是再靠天佑台灣。這次的悲劇,可以成為最後一次心碎。

●作者:李兆立/政治工作者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