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俐老師,想邀請您來校園演講,教教我們如何用小錢買股,並在大學畢業前,快速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燕俐老師,學校教的東西很無聊,有大四學長最近買股賺了不少錢,讓我很嚮往;我沒有本金,想跟爸媽或銀行借錢來買股,您建議我買哪一檔比較能夠翻倍?」

根據統計,去年新開戶數高達148萬戶,創歷史新高,其中,21到30歲的族群占比最高,達33%,「買股在校園發燒」並不讓我意外,但讓我驚恐的是,不少理財小白缺乏資金又想擴張信用,毫無任何產業知識,還誤以為閉著眼睛亂買,就能在股市無往不利。

去年的疫情打亂了全球經濟,股市連番重挫之際,許多年輕人勇於逢低布局,確實屢有斬獲;但隨著疫苗上市,歐美經濟復甦,科技股展開修正,價值型股票浮上檯面,尤其台股又已創高站穩一萬六千點,現階段類股輪動快速、選股難度大增,理財小白們只想靠「勇氣」兩個字,不見得能和獲利畫上等號。

曾有位大學生跟我激辯,「與其畢業後領低薪,不如現在先在股市好好練功,快速累積財富,40歲就能提前退休,過著逍遙的人生!」我提醒他,「我並不反對大學生研究並投入股市,但不能本末倒置,畢竟連巴菲特都曾說過:『人生最值得投資的是一份好工作』,好工作會帶入更多的現金流,養大現金水庫,將來才有機會締造更豐厚的利潤。」

我問這位大學生,「假設我們的投報率都一樣,一年都只有一成,但問題是,我投入的資金是一千萬,而你只有十萬,你算算,我們的獲利差多少?」大學生很不甘願的回答,「這是小學程度的數學,答案是差99萬。」

沒錯,關鍵就在於本金的多寡。大學生想快速累積本金,單憑操作金融商品,無論是股票、期貨、選擇權或權證,我認為,難度都過高,成功機率太低。即使短期操作順遂,也不能保證永不失足,更常見的例子是,一旦「新手運」過去,獲利往往大幅萎縮。

就曾有一位年輕人跟我大吐苦水,「花了6萬多跟某某老師學股期課程,原以為能以小博大,沒想到才短短幾個月,就賠了30多萬,一心想扳回一城,又跟銀行借了30萬,真的沒料到,很快又賠光,我才大夢初醒,發現這些金融商品真的很不適合我,又乖乖回去上班了。」

所以,想養大現金水庫,來自一份好的工作,達成性比較高,而買績優股、基金或ETF,則是利用閒錢理財,無須好高騖遠,堅守應有的紀律,歷經幾次股市多空循環後,應能創造不錯的報酬。

「一份好工作」,每個人定義不同,就單純薪資的角度,許多外商電子業,動輒年薪20個月以上,金控業的儲備幹部也是年薪百萬以上,也有補教業者直言入行兩年年薪百萬很正常……這些好的工作,確實需要專業能力,專業的培養絕非一夕達成,從大學時代就該紮根,甚至多培養一些相關新技能,唯有根紮得越深,在職場才越不容易被取代。

除非人生志向就是當股市名師,否則,我寧可鼓勵大學生學習基礎的理財觀念,而不是瘋狂買股!

●作者:盧燕俐/資深財經媒體人、企業財經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