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許多創作者、網紅趁著這波熱潮進入Podcast。但據統計,2021年1月時,「30天內未更節目」的頻道竟然佔了總體的42.50%,可見許多人,都因為不知如何經營Podcast而棄守自己的頻道。為此,創作老鳥、平台業者提出不少建議,並提供一些蹲馬步的方法,鼓勵創作者不要氣餒。
Podcast創作遇瓶頸 停更休息也是一種選項
創作者會「停更」(停止更新節目)的可能性有千百種,其中,「無法觸及新的聽眾」就是其中之一。
對Podcast有長期觀察的「法律白話文運動」(簡稱「法白」)站長楊貴智提到,以法白自己為例,即使在臉書、IG上有高過「股癌」、「百靈果」、「台灣通勤第一品牌」這三大Podcast頻道的追蹤數,卻很難將法白原本的FB與IG粉絲,導流到Podcast節目上。
有人認為,這的確是Podcast本身先天性特色與限制,導致過去即使在其他社群平台經營有成的創作者,不容易將戰線拉到Podcast的原因。在原本舊平台粉絲,無法流向Podcast,新頻道又不容易觸及新聽眾下,逐漸放棄作品經營。
另外,新人創作者也可能會因為找不到新題材而遇到瓶頸。對此,楊貴智建議在節目初期設定議題時,就要先想好長遠企劃。
「因為話題總會有講完的一天。」他指出,播客可先定調節目以「季」為單位來進行,並以每季為框架,想一些話題來做。如果遇到瓶頸,先休息一下也無訪。楊認為,「停更也是一種選項!」讓自己沉澱、思考如何調整才能繼續創作,畢竟「創作這件事情沒辦法勉強。」
新手入門門檻低 初期「蹲馬步」要久一點
此外,播客的「惰性」也可能是節目停更的殺手!
剛加入Podcast不到1個月的「深夜雜貨店」製作人Marshall表示,對新手而言,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惰性,因為初期的播客都不是全職製作節目,又處於新手摸索階段,無論錄音、剪輯,所花費時間成本不低,再加上節目剛開始難有獲利,播客一定要靠「新鮮感」與「熱情」,來支撐創作動力,減少停更率的發生。
而去年8月加入Podcast,雖然仍擠不進排行榜,但至今仍維持每周或隔周更新的「良家腹男」主持人張中行則說:「有很多人可能會suffer(受苦)在流量不高、很難賺到錢上面。」
但他認為,創作者應該將製作Podcast作為生活分享的工具,以「良家腹男」為例,就是一個分享自己研究生生活的頻道,這會讓許多朋友聽到節目時,多了一種陪伴感。
此外,張中行認為Podcast入門門檻不高,錄音器材往往只要花幾萬元就能解決,也沒太多技術問題,因此自己並不太在意「如何賺錢」,先想著如何把節目做好,先會學蹲馬步才有辦法讓日後發展更順利。
另一個以分析中文Podcast產業為名的創作者「傑西大叔」則是建議,頻道在創作初期,馬步要蹲久一點,先別設想是否能獲利,要把它當作是與大眾溝通的管道,可選擇進行小眾、專業觀點,培養聽眾忠誠度與黏著度,等到打好了底、建立個人品牌之後,再來想要如何「變現」。
Podcast經營有何訣竅?台通透露:穩定更新對頻道有利
除了播客做好基本功外,也有人認為「會有人助」,這個貴人就是平台業者。
「我鼓勵各種還沒出頭的創作者,你就努力做,平台一定會設法讓你出頭!」被稱為「三本柱」之一的「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主持人李毅誠說,對整個Podcast生態而言,把小的、新的創作者一起拉起來,這對平台才是健康的,所以,小型頻道創作者不用灰心,作品被看見後,一定就會受到平台業者的幫忙。
對於已經停更或退場的創作者,李毅誠也喊話:「退場的話,隨時都可以再進來,因為這件事(Podcast)門檻很低,代表你退了,也不會心虛。」他以設備投資為例,3萬元就能買到頂尖錄音設備,對一般人來說很可能就只是一個月的薪水而已,「所以無論你放棄、或是去做,這對人生影響都超小。」
至於Podcast到底要如何經營?台通給出的建議是,先求穩定更新再說。
「你愛錄不錄,就不會有聽眾,一周二更應該算是最低標吧!」李毅誠表示,必須要培養聽眾收聽習慣,像是台通粉絲就是一周要聽兩次,「你不上兩集,他(閱聽戶)就是不爽!」再加上目前Podcast平台排行榜機制,會以鼓勵更新者為優先,因此,持續創作對頻道會比較有利。
你才是決定這市場的人
台通也建議,「要把Podcast當成創作」。如果沒有抱持這種心態,就很容易失敗,這就像作家在寫小說,或歌手在寫一首歌,不把自己視為創作者,很難有條件繼續經營下去。此外,播客要有「你才是決定市場者」的心理建設,因為對創作者來說,Podcast這塊市場依舊還很自由,「只要你東西做得不錯,一定會有人鳥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創作者會「停更」(停止更新節目)的可能性有千百種,其中,「無法觸及新的聽眾」就是其中之一。
對Podcast有長期觀察的「法律白話文運動」(簡稱「法白」)站長楊貴智提到,以法白自己為例,即使在臉書、IG上有高過「股癌」、「百靈果」、「台灣通勤第一品牌」這三大Podcast頻道的追蹤數,卻很難將法白原本的FB與IG粉絲,導流到Podcast節目上。
有人認為,這的確是Podcast本身先天性特色與限制,導致過去即使在其他社群平台經營有成的創作者,不容易將戰線拉到Podcast的原因。在原本舊平台粉絲,無法流向Podcast,新頻道又不容易觸及新聽眾下,逐漸放棄作品經營。
另外,新人創作者也可能會因為找不到新題材而遇到瓶頸。對此,楊貴智建議在節目初期設定議題時,就要先想好長遠企劃。
「因為話題總會有講完的一天。」他指出,播客可先定調節目以「季」為單位來進行,並以每季為框架,想一些話題來做。如果遇到瓶頸,先休息一下也無訪。楊認為,「停更也是一種選項!」讓自己沉澱、思考如何調整才能繼續創作,畢竟「創作這件事情沒辦法勉強。」
新手入門門檻低 初期「蹲馬步」要久一點
此外,播客的「惰性」也可能是節目停更的殺手!
剛加入Podcast不到1個月的「深夜雜貨店」製作人Marshall表示,對新手而言,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惰性,因為初期的播客都不是全職製作節目,又處於新手摸索階段,無論錄音、剪輯,所花費時間成本不低,再加上節目剛開始難有獲利,播客一定要靠「新鮮感」與「熱情」,來支撐創作動力,減少停更率的發生。
而去年8月加入Podcast,雖然仍擠不進排行榜,但至今仍維持每周或隔周更新的「良家腹男」主持人張中行則說:「有很多人可能會suffer(受苦)在流量不高、很難賺到錢上面。」
但他認為,創作者應該將製作Podcast作為生活分享的工具,以「良家腹男」為例,就是一個分享自己研究生生活的頻道,這會讓許多朋友聽到節目時,多了一種陪伴感。
此外,張中行認為Podcast入門門檻不高,錄音器材往往只要花幾萬元就能解決,也沒太多技術問題,因此自己並不太在意「如何賺錢」,先想著如何把節目做好,先會學蹲馬步才有辦法讓日後發展更順利。
另一個以分析中文Podcast產業為名的創作者「傑西大叔」則是建議,頻道在創作初期,馬步要蹲久一點,先別設想是否能獲利,要把它當作是與大眾溝通的管道,可選擇進行小眾、專業觀點,培養聽眾忠誠度與黏著度,等到打好了底、建立個人品牌之後,再來想要如何「變現」。
Podcast經營有何訣竅?台通透露:穩定更新對頻道有利
除了播客做好基本功外,也有人認為「會有人助」,這個貴人就是平台業者。
「我鼓勵各種還沒出頭的創作者,你就努力做,平台一定會設法讓你出頭!」被稱為「三本柱」之一的「台灣通勤第一品牌」主持人李毅誠說,對整個Podcast生態而言,把小的、新的創作者一起拉起來,這對平台才是健康的,所以,小型頻道創作者不用灰心,作品被看見後,一定就會受到平台業者的幫忙。
對於已經停更或退場的創作者,李毅誠也喊話:「退場的話,隨時都可以再進來,因為這件事(Podcast)門檻很低,代表你退了,也不會心虛。」他以設備投資為例,3萬元就能買到頂尖錄音設備,對一般人來說很可能就只是一個月的薪水而已,「所以無論你放棄、或是去做,這對人生影響都超小。」
至於Podcast到底要如何經營?台通給出的建議是,先求穩定更新再說。
「你愛錄不錄,就不會有聽眾,一周二更應該算是最低標吧!」李毅誠表示,必須要培養聽眾收聽習慣,像是台通粉絲就是一周要聽兩次,「你不上兩集,他(閱聽戶)就是不爽!」再加上目前Podcast平台排行榜機制,會以鼓勵更新者為優先,因此,持續創作對頻道會比較有利。
你才是決定這市場的人
台通也建議,「要把Podcast當成創作」。如果沒有抱持這種心態,就很容易失敗,這就像作家在寫小說,或歌手在寫一首歌,不把自己視為創作者,很難有條件繼續經營下去。此外,播客要有「你才是決定市場者」的心理建設,因為對創作者來說,Podcast這塊市場依舊還很自由,「只要你東西做得不錯,一定會有人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