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梨事件中,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李德維反譏農民:「這難道不是你們在行使投票權時應該思考的政經風險?」又引發一陣論戰,同為不分區立委的葉毓蘭留言叫好,輿論卻幾乎一面倒的大罵李德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李德維恐怕不覺得自己的說法有什麼錯?他的意思是:「誰叫你們不投國民黨?」「投給民進黨就會有這種下場。」就像眼見大哥來砸場的小混混,不但不同情被打的同事,還拍手叫好。

自兩岸破冰以來,藍營高層,多少人在跟對岸生意往來?即使自己不掛名,子姪親友亦多受惠於此,這些人正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最大受益者,斷了兩岸關係,豈非斷了他們的金脈?

他們並非從基層白手起家的戰將,成功多來自父祖庇蔭或關係網絡,坐轎經驗遠多於抬轎,習於轉頭下命令與喝酒喬事情。在他們所認知的世界中,什麼技術、思想、理論、戰略都沒有用,有用的就是搞好各種高層關係,而且自認高人一等,目空一切。他們相信,文宣形象用錢可以砸出來,自己只需當個逛名牌店挑好貨的貴婦便可。反正事物的好壞沒有一致標準,只要大多數人說好的,就是好東西。所以他們寧可多與媒體高層交往,砸大錢買正面聲量,只要眾口一致,大家就會認為我是個好東西。

他們認定,民進黨就是這樣起家的。但藍營模仿綠營操作,近年來卻一直失敗,怎麼辦呢?如果是白手起家的創業家或戰將,會檢討修正自己的產品、製程、與市場定位,會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更精準預測對手的戰略戰術,以為對應,偏偏他們不是這塊料。於是在第一時間,也就只能大罵綠營真是不能想像的壞透了,好像敵人不抵抗我才會贏得勝利。就跟老蔣打輸國共內戰,非得寫無數文字來辱罵朱毛匪幫惡毒奸詐一樣,民進黨成了他們口中十惡不赦的頭號敵人,以掩飾自己的無能與錯誤。

但這種罵法又似乎不太符合民主法則,於是就非得把所有跟民進黨站同一邊的人,甚至只是與他立場不一樣的政治人物,全部打成台獨份子、民族叛徒、或歷史罪人,如此才能獲得「敵我鬥爭,不擇手段」的正當性。

當他們稍微清醒些,想做點事來扭轉失敗時,卻又無法吸收新觀念,不自主的走回熟悉老路,也就是相信「錢權萬能」。民進黨是美國人挺著才贏的,於是必須找一個能跟老美對抗的錢權大亨來靠,那就是中共。對台灣不甚瞭解的中共,本身就是緊抓錢權控制一切的政權。於是兩方一拍即合,相濡以墨,互相取暖,造就了近年對中共唯命是從的國民黨。

這個國民黨讓老共認為,台灣選舉就是要靠錢,所以要無止境的灌注資源。不論是政策利多,還是台商捐輸,或是以商圍政,他們讓老共覺得台灣人就是後藤新平口中那種「怕死、貪財、好面子」的孬貨,所以老共要統一台灣,就要亮劍武統(怕死)、財散人聚(貪財)、高層撫慰(好面子),三方齊下。讓拿到好處的台灣菁英與台灣人民,壓制挺綠的聲音,從而促成藍營的勝利。

然這種打法經常適得其反,原因是時空背景完全不同。後藤新平當年是台灣的實質統治者(民政長官),但老共卻是個外部威脅,只會刺激同島一命。經過民主化,台灣公民社會也開始形成自己的意識與底線,早非當年手段所能左右。老共近年也發現不對勁,卻又拋不掉唯一可以幫他「反獨促統」的政治勢力,於是更加緊逼迫藍軍人物出頭幫老共講好話。

但藍軍人物幫老共講好話,講一次死一個。倒扁英雄邱毅,現在也只能上上大陸節目,在台灣連選舉站台也多敬而遠之。藍營菁英內外交迫,心知這個「藍式騙局」就快要破了,於是不得不在選票與鈔票中選邊站。求選票的噤聲低調,舊帽遮顏過鬧市;求鈔票的則不得不橫眉冷對千夫指,承受「思考過的政經風險」。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能說啊!

講白了,藍營政治人物的玩法,像極了夜市裡的小混混,自己打不過陸戰隊出身的攤販,便先去認個大哥,回頭動不動嗆聲:「你知不知道我大哥是誰?」「小心我叫大哥來宰你!」話烙得愈狠,保護費收得愈多。最後攤販受不了把他貓了,轉頭便爬去大哥門口哭天搶地,「我們地盤被人搶啦!」惹得大哥帶隊砸場,莫明其妙打得昏天轉地,兩敗俱傷,打完包著紗布坐在警局,想想為什麼會打這一架?才發現這小弟才是真的麻煩製造者。

明明自身條件優於眾人,足以成就一番事業,卻把自己做成了市場小混混德性,這才是藍營菁英們最深沉的悲哀。明知對岸大哥就是要強搶自家土地,奪完自己也將無利用價值,卻為眼前利益不得不幫著大哥謀奪祖產,甚至還自己騙自己說:「作生意就是要跟大客戶好好談,客戶永遠是對的。」「守著老厝不值錢,賣給對岸才有前途。」問題是,這不叫生意,這叫「惡意併購」,所有員工都清楚輸掉的結局如何?只有你以為自己關係夠好,得以倖免於難。

騙子固然可惡,但自己騙自己卻更加可悲。做生意,B2B只要聽從客戶金主,但B2C卻要尊重消費者,選舉卻是十足的B2C事業,如何容得下B2B邏輯?如果不分區立委代表著黨的意志,如此心態邏輯,恐怕將讓這個可悲的政黨,提前籌組治喪委員會。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