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個由民間團體發起的生態保育公投,昨(1)日初步達到了第二階段連署門檻。為什麼一個生態保育的議題,會讓執政黨和在野黨全力動員,甚至在網路上掀起「懶人包大戰」?讓《NOWnews今日新聞》幫你整理這幾年來的歷程,搞清楚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
事情是怎麼開始的?
事情的起源,要說到蔡政府上台、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的2018年。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為實現「2025非核家園」政見,推出能源轉型政策。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三接)的提案,浮上台面。
2018年,社會上的焦點話題在於深澳燃煤電廠到底建不建一事,賴清德甚至說出「乾淨的煤」,引發社會議論。但當時適逢縣市首長大選前,藍營強打深澳電廠將導致北台灣嚴重空汙,讓綠營嚴重失血。到了2018年10月初,賴清德突然拋出「用觀塘換深澳」的政策急轉彎,平息深澳電廠的爭議。這裡的觀塘,說的正是如今的爭議核心。
藻礁是什麼?
回過頭來,為什麼環保團體「珍愛桃園藻礁聯盟」力挺藻礁,不惜硬槓中油及政府政策?
所謂的藻礁,簡單說就是一群可以進行「鈣化作用」的海藻,在不斷的生長、代謝過程中,形成海岸礁岩。和珊瑚礁的概念相近,差別在於珊瑚礁是珊瑚蟲這種動物造礁,而藻礁則是透過「珊瑚藻」,尤其是大潭藻礁的無節珊瑚藻死亡後鈣化,逐漸沉積形成的礁岩。相較於珊瑚礁,藻礁的生存條件更嚴苛,平均10年才生成1公分,生長速度緩慢,現有的藻礁是經過7600年的生長,才有如今規模。
目前的大潭藻礁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豐富生態養育近百種生物,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綠蠵龜、台灣白海豚等,獲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
環評有政治力介入?
第一個爭議,發生在2018年10月,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表示,三接的環評原本在2018年7月就遭環評委員會以「影響生態」的理由退回,但到了10月,就在時任環保署長李應元的意志下,13天內連開3次環評會,最後在專家試圖不出席,讓環評會流會的情況下,由官派代表強行通過。
那麼,為什麼政府對於三接又這麼堅持呢?
政府對三接的立場
首先,目前台灣已有兩座天然氣接收站,分別位於台中及台南的永安。目前大潭電廠的天然氣均由這兩座天然氣接收站轉運。為有效提升國內天然氣供應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因此設立在位在北部的桃園大潭,不只鄰近大潭發電廠,也可以減少南電北送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目前天然氣管線已經滿載,大潭電廠若要增設燃氣機組,則原有的管線將不敷使用。
對此,去年7月環保團體建議,將三接遷至新北的台北港,但行政院表示,預估三接工程將延宕11年,屆時北部可能出現電力缺口。
新三接方案影響範圍有多大?
經濟部表示,2015年規劃的開發方案,觀塘第三接收站開發面積達232公頃。為了兼顧供電穩定與環境保護,中油2018年1月提出替代方案,將開發面積縮減為37公頃;2018年8月底提出的「迴避替代修正方案」,進一步將開發面積減至23公頃,且只使用2003年之前已開發填地區域,避開藻礁;同時採取友善工法,維持藻礁跟潮間帶的生態。
但環保團體指出,三接由工業區與工業港兩案組成,依環評資料,工業港將新增填海造地21公頃,且會設置碼頭海堤及北防坡堤、浚挖航道及迴船池,影響總水域面積為913公頃。經濟部的說法完全忽略了不提工業港的影響,只談海平面的部分,試圖魚目混珠、誤導大眾。
藻礁公投大事記
2020年6月,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面見總統蔡英文,並在蔡英文指示下,成立「溝通平台」。到了6月下旬,相關的溝通及談判破裂,6月23日,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發起「搶救藻礁公投」連署,短短一周內就達成第一階段目標。
去年12月,「搶救藻礁公投」展開第二階段連署,目標是35萬份,但一直到今年2月18日,連署份數還差27萬份。此時,在野黨包括時代力量、台灣民眾黨及國民黨都開始投入連署動員。行政院、經濟部及執政的民進黨也展開各種「梗圖遊說」。
到了3月1日,連署份數突破了中選會規定的28.9萬份,終於讓第一個生態保育類公投成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情的起源,要說到蔡政府上台、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的2018年。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為實現「2025非核家園」政見,推出能源轉型政策。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三接)的提案,浮上台面。
2018年,社會上的焦點話題在於深澳燃煤電廠到底建不建一事,賴清德甚至說出「乾淨的煤」,引發社會議論。但當時適逢縣市首長大選前,藍營強打深澳電廠將導致北台灣嚴重空汙,讓綠營嚴重失血。到了2018年10月初,賴清德突然拋出「用觀塘換深澳」的政策急轉彎,平息深澳電廠的爭議。這裡的觀塘,說的正是如今的爭議核心。
藻礁是什麼?
回過頭來,為什麼環保團體「珍愛桃園藻礁聯盟」力挺藻礁,不惜硬槓中油及政府政策?
所謂的藻礁,簡單說就是一群可以進行「鈣化作用」的海藻,在不斷的生長、代謝過程中,形成海岸礁岩。和珊瑚礁的概念相近,差別在於珊瑚礁是珊瑚蟲這種動物造礁,而藻礁則是透過「珊瑚藻」,尤其是大潭藻礁的無節珊瑚藻死亡後鈣化,逐漸沉積形成的礁岩。相較於珊瑚礁,藻礁的生存條件更嚴苛,平均10年才生成1公分,生長速度緩慢,現有的藻礁是經過7600年的生長,才有如今規模。
目前的大潭藻礁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豐富生態養育近百種生物,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綠蠵龜、台灣白海豚等,獲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
環評有政治力介入?
第一個爭議,發生在2018年10月,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表示,三接的環評原本在2018年7月就遭環評委員會以「影響生態」的理由退回,但到了10月,就在時任環保署長李應元的意志下,13天內連開3次環評會,最後在專家試圖不出席,讓環評會流會的情況下,由官派代表強行通過。
那麼,為什麼政府對於三接又這麼堅持呢?
政府對三接的立場
首先,目前台灣已有兩座天然氣接收站,分別位於台中及台南的永安。目前大潭電廠的天然氣均由這兩座天然氣接收站轉運。為有效提升國內天然氣供應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因此設立在位在北部的桃園大潭,不只鄰近大潭發電廠,也可以減少南電北送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目前天然氣管線已經滿載,大潭電廠若要增設燃氣機組,則原有的管線將不敷使用。
對此,去年7月環保團體建議,將三接遷至新北的台北港,但行政院表示,預估三接工程將延宕11年,屆時北部可能出現電力缺口。
新三接方案影響範圍有多大?
經濟部表示,2015年規劃的開發方案,觀塘第三接收站開發面積達232公頃。為了兼顧供電穩定與環境保護,中油2018年1月提出替代方案,將開發面積縮減為37公頃;2018年8月底提出的「迴避替代修正方案」,進一步將開發面積減至23公頃,且只使用2003年之前已開發填地區域,避開藻礁;同時採取友善工法,維持藻礁跟潮間帶的生態。
但環保團體指出,三接由工業區與工業港兩案組成,依環評資料,工業港將新增填海造地21公頃,且會設置碼頭海堤及北防坡堤、浚挖航道及迴船池,影響總水域面積為913公頃。經濟部的說法完全忽略了不提工業港的影響,只談海平面的部分,試圖魚目混珠、誤導大眾。
藻礁公投大事記
2020年6月,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面見總統蔡英文,並在蔡英文指示下,成立「溝通平台」。到了6月下旬,相關的溝通及談判破裂,6月23日,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發起「搶救藻礁公投」連署,短短一周內就達成第一階段目標。
去年12月,「搶救藻礁公投」展開第二階段連署,目標是35萬份,但一直到今年2月18日,連署份數還差27萬份。此時,在野黨包括時代力量、台灣民眾黨及國民黨都開始投入連署動員。行政院、經濟部及執政的民進黨也展開各種「梗圖遊說」。
到了3月1日,連署份數突破了中選會規定的28.9萬份,終於讓第一個生態保育類公投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