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在社會上,舉凡一個人的外貌、頭銜、行頭,很容易就成為別人評價的標準,也無怪乎總有許多人花重金為自己打造門面。不過在繁華的背後,往往有不少人迷失在紙醉金迷的金、權遊戲中,難以洞察真相,直到吃虧了才恍然大悟。幾年前,美國就曾傳出一起轟動全美的案件,主角僅運用巧妙的心理戰術,外加刻意營造出來的敗金形象,竟成功將紐約上流圈玩弄於股掌之間,而她的真實身分被揭穿後,更是跌破大眾眼鏡,精彩情節甚至吸引Netflix翻拍,希望藉由她的故事,提醒世人別一味被物質社會所蒙蔽,過度迷信一些可以輕易被打造出來的表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6-2017年期間,一名操著一口歐洲口音英語的神祕女子,下榻在紐約的豪華酒店,由於全身穿戴名牌,加上出手闊綽,這名叫安娜·德爾維(Anna Delvey)的房客很快就引起了飯店方面的重視。在紐約住下後不久,安娜開始以歐洲名門富二代的形象,頻繁出現在各種高級派對;在紐約上流社會的社交圈,安娜常有機會與各界名流、富賈共處一室,當時在她的個人社群媒體上,也經常貼出她與重量級人物的合照,證實自己與金字塔頂端的連結。

除此之外,安娜對外經常宣稱,自己名下擁有價值6000萬歐元(折合台幣近20億元)的信託基金,出入都以豪華轎車、私人飛機代步,她還喜歡結交藝術家,希望以後能創立一個同名的基金會,做為私人藝術俱樂部,甚至還透過人脈,試圖獲得知名銀行數百萬美元的貸款。從外表看來,安娜基本上滿足了所有名媛該有的特徵,讓人更加深信,她就是擁有上億身家的歐洲貴族。

▲▼在鋃鐺入獄前,安娜喜歡在社群媒體上大量分享有關奢華生活的照片。從名牌、豪華度假行程、飛機、遊艇,幾乎無一不包。(圖/翻攝自IG)
▲▼在鋃鐺入獄前,安娜喜歡在社群媒體上大量分享有關奢華生活的照片。從名牌、豪華度假行程、飛機、遊艇,幾乎無一不包。(圖/翻攝自IG)
▲▼在鋃鐺入獄前,安娜喜歡在社群媒體上大量分享有關奢華生活的照片。從名牌、豪華度假行程、飛機、遊艇,幾乎無一不包。(圖/翻攝自IG)
整件事情開始有破綻,主要還是在於知名雜誌《浮華世界》(Vanity Fair)的攝影暨圖片編輯,瑞秋·威廉斯(Rachel Williams)。瑞秋是安娜「假名媛」風波的主要受害者之一,2人在一場時尚派對上相識,並很快就成為閨密,一同進出高級餐廳、享受Spa與私人健身課程,一開始安娜還會自己支付這些活動的費用,直到一趟摩洛哥之旅。

有一次,安娜邀請瑞秋和其他幾人一同前往摩洛哥度假,在摩洛哥的高級酒店裡,幾人享受著各種奢華的服務,一週下來費用高達約6萬2千多美元,折合台幣近200萬。在結束旅程準備結帳離開時,安娜的信用卡卻出了問題,導致她無法刷卡付帳,安娜說服瑞秋先行墊付,在眾目睽睽之下,瑞秋雖然覺得奇怪,卻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先行代墊,而這筆費用足足比她一整年的薪水還多。

回到紐約後,安娜遲遲沒有照在摩洛哥的承諾,將錢還給瑞秋,讓瑞秋感到十分詫異;且由於安娜開始在上流社會有點名氣,有關她身分的不同版本也隨之曝光,這些人發現,他們所認識的安娜似乎有著不同的面貌,一會是俄羅斯億萬石油大享的女兒,一時又是德國貴族後裔,讓他們不禁開始懷疑安娜的真實身分。

▲▼瑞秋與安娜原本是閨密,經常一起吃喝玩樂(上圖)。但一次摩洛哥度假後,一向闊綽的安娜卻因信用卡無法再刷,而讓瑞秋代墊了卻6萬多美元的費用,真相開始逐一曝光,2人甚至對簿公堂(下圖)。(圖/翻攝自每日郵報)
▲▼瑞秋與安娜原本是閨密,經常一起吃喝玩樂(上圖)。但一次摩洛哥度假後,一向闊綽的安娜卻因信用卡無法再刷,而讓瑞秋代墊了6萬多美元的費用,真相開始逐一曝光,2人甚至對簿公堂(下圖)。(圖/翻攝自每日郵報)
▲▼瑞秋與安娜原本是閨密,經常一起吃喝玩樂(上圖)。但一次摩洛哥度假後,一向闊綽的安娜卻因信用卡無法再刷,而讓瑞秋代墊了卻6萬多美元的費用,真相開始逐一曝光,2人甚至對簿公堂(下圖)。(圖/翻攝自每日郵報)
除此之外,安娜所下榻的高級酒店也開始發現,安娜除了每次100美元的慷慨小費外,並未支付過其他費用,累積已欠款3萬美元之多,因而扣留了她的行李,並修改了房門的門鎖密碼。不過此時,安娜靠著偽造銀行帳單以及其他假文件,得到了一筆10萬美金的貸款,又揮霍了一段時間,直到再度債台高築、無力支付豪華交通工具的租金,各種詐欺的謊言便被逐一揭露,讓她終於在2017年7月被捕,並於2019年因欺詐、盜竊等多重罪名,被判處4-12年的有期徒刑、罰款2.4萬美金等處罰,當然,此時的安娜已無錢支付這些罰款。

在審訊過程中,安娜的真實身分也終於曝光,讓眾人跌破眼鏡,她的本名是安娜·索羅金(Anna Sorokin),出生於俄羅斯,16歲時和父母一起移居德國,父母靠勞力活維持生計,省吃儉用送她去英國讀藝術學校。然而,遠赴倫敦求學後沒多久,安娜就輟學前往巴黎,並得到了在知名雜誌《Purple》實習的機會,開始接觸到時尚界及名媛圈,並被深深吸引,從此改名為安娜·德爾維,展開她用謊言堆砌的虛假人生。

▲▼安娜與各界名流在慈善宴會、時尚派對等地點的合照,成為她包裝自己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其實她與這些人都不熟,很多都只是偶遇。(圖/翻攝自太陽報)
▲▼安娜與各界名流在慈善宴會、時尚派對等地點的合照,成為她包裝自己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其實她與這些人都不熟,很多都只是偶遇。(圖/翻攝自太陽報)
▲▼安娜與各界名流在慈善宴會、時尚派對等地點的合照,成為她包裝自己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其實她與這些人都不熟,很多都只是偶遇。(圖/翻攝自太陽報)
安娜的父母得知消息後驚訝不已,原來自己辛苦積攢給女兒讀書的錢,大多都被她用這種方式揮霍光了,外界也對安娜為何能在上流圈輕易行騙一事感到好奇。曾有心理學家分析,雖然安娜使用的不過是一貫的騙術,照理很容易識破,但在社群媒體充斥的時代,人們似乎更願意輕信社交帳號上的一切,在看著大量安娜與名流的合影時,很少有人會在一開始就核實真假,而是先接收到表面資訊;在安娜以一連串閃亮亮的物質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時,他們暫時幾乎看不到其他東西。

由於情節太過離奇,安娜的故事已被買下版權,將成為Netflix上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視劇;至於被捕後的安娜,似乎仍在更新著她的個人IG,甚至在獄中寫起日記,而她每次出庭時,仍不忘穿著過去購得的名牌服飾,將法庭當成個人時裝伸展台的離譜做法,讓她的爭議再添一樁。

▲即便成了階下囚,安娜卻仍經常在出庭時穿著各類名牌或設計服飾,彷彿法庭只是她的個人伸展台。(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即便成了階下囚,安娜卻仍經常在出庭時穿著各類名牌或設計服飾,彷彿法庭只是她的個人伸展台。(圖/美聯社/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