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將於週三(20)卸任,但近日有媒體引述消息指,商務部將撤銷供應商向中國通訊設備巨頭華為(Huawei)供貨的許可,同時拒絕其他廠商發出的申請。《路透社》週日(17)引述內部消息指,美國商務部通知華為的上游供應商,包括英特爾(Intel)、三星電子(SAMSUNG)等,當局將撤銷像華為供貨的許可,其他正在審核中的許可申請也將被全面拒絕。此舉成為川普卸任倒數前,制裁華為的「最後一擊」,除了造成市場波動,也傳遞明確的政治訊息。
此外,先前還有消息指川普政府打算禁止美國企業、個人投資中國三大網路科技公司「BAT」(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雖然《華爾街日報》(WSJ)近日報導,川普政府最後決定不將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列入黑名單,但從這些跡象可見川普政府對中國企業威脅的重視,也希望藉由政策讓繼任的拜登政府延續此路線。
中國科技業成川普制裁主要目標之一
美國政府2020年11月宣布對31家中國公司實施制裁,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指中國不斷利用美國資本,促進該國軍方、情報、安全機構發展與現代化,禁止美國人投資「由中國軍方擁有控制的企業」,並要求投資人在法令生效60天(2021年1月11日)後,在一年內剝離持股。
川普政策推動下,已有35家中國企業被列入黑名單;1月7日紐約證交所在經過數日的反覆商討後,宣布中國三大電信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於當地時間11日正式摘牌。
《華爾街日報》1月6日引述消息指,國務院和國防部研擬考慮禁止美國企業、個人投資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三家中國網路科技巨頭,其中阿里巴巴、騰訊的市值超過1.3兆美元,美國許多共同基金、投資者持有這兩家公司的股份,雖然這兩家科技公司沒有被列入納斯達克、標普500、道瓊工業三大指數,但美國明晟(MSCI)英國富時(FTSE Russell)的指數主要追蹤阿里巴巴、騰訊股票,兩隻股票在各地權重卻不容忽視,因此有些投資人認為禁止阿里巴巴、騰訊可能反向傷到美股。
《華爾街日報》13日的報導指,最後川普政府決定不將BAT列入黑名單,雖然國務院、國防部堅持更強硬的對中路線,但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認為,封殺BAT將會導致大量拋售、衝擊市場穩定。最後知情人士指,另外9間中國公司以及已列入名單的企業子公司,共計100多間中企將被列入實體名單,跨部門取得共識將會對中國公司進行更詳細的評估。
在此之前,川普政府就對抖音(TikTok)、微信(WeChat)開鍘。這兩款社交軟體在大部分用戶眼中都是無害的交流平台,但美國國土安全部評估,大量美國用戶個資被儲存在境外數據庫,甚至北京有可能直接取得這些資料,因此2020年初開始逐漸禁止軍方、國務院、運輸安全局等政府部門員工下載抖音。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與共和黨議員科頓(Tom Cottom)主動致函運輸安全局,指出抖音搜集用戶個資、所在地點可能造成的安全疑慮,可見美國決策階層在國安議題上,提防中國企業具有一定程度的廣泛共識。
北京管控網路科技 「紅色滲透」隱憂擴大
川普政府在制裁華為、小米等通訊設備大廠時,不斷強調中國企業所帶來的國安問題,在封殺中國BAT(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議題上,國務院、國防部都傾向封鎖。一份顧問機構報告指,中國政府透過如騰訊這類的科技公司,結合解放軍設備供應商、武器研發商,積極開發用於軍事用途的雲端運算系統。
抖音、微信被美國當局視為中國內部監控系統的工具,平台對言論管控屢見不鮮,同時,微信也北京被用來進行「大外宣」,加拿大、澳洲的智庫對微信進行過實測,發現即使是微信海外帳戶,含有政治敏感的文件、圖檔仍然會被列入審查。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的創辦人馬雲(Jack Ma)自去年10月於上海公開批評中國金融體制後,至今2個多月未有公開露面,阿里巴巴集團及螞蟻集團(Ant Group)相繼被監管機關約談,阿里巴巴被控涉嫌壟斷立案調查,螞蟻則是在IPO上市前被緊急叫停。一連串的事件也讓美國投資顧問將中國政府對民間企業的介入程度納入風險考量。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對中國的警戒不止於決策階層,美國公司近幾年相繼將生產線遷出中國,同時部分公司各謹慎的評估商業機密在中國的安全性。除了中國企業後背後的紅色滲透令人擔憂,美國金融監管機構也擔憂,中企相繼在境內掛牌,為美國投資人帶來高風險。
例如瑞幸咖啡2019年5月17日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股票一路狂飆,然而2020卻爆出交易額造假,導致股票崩跌,6月29日正式停牌退市,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股票暴漲暴跌,納斯達克宣布出台一系列規定限制中國企業上市,同時也將加強審查。
瑞幸咖啡事件凸顯出美國監管機構無法另行檢查中國公司審計的問題,推動美國參眾兩院在去年12月3日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規定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通過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計,將會被強制從美國全面退市。
切斷金流、限制投資中企管道
川普2020年11月12日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投資 31 家跟人民解放軍有聯繫的中國企業,12月底擴大至35家;美財政部也公布原則,行政命令限制範圍包括中國軍方所屬或控制企業的子公司、追蹤這些企業的ETF及指數型基金。
川普的行政命令於11日正式生效,命令同時設有緩衝期,要求握有相關企業股份的美國投資人於1年內脫手。也就是今年11月11日前,美國投資人必須出清所有持股,這些公司包括中芯國際、海康威視與中海油、浪潮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鐵道建築集團等公司。
美國去年12月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讓外界推測,美中金融「脫勾」將進一步擴大。法案要求外國公司受美國PCAOB監督,但這卻與中國內部規定相牴觸。中國法律規定,由於涉及國家機密、安全問題,公司審計等檔案儲存於境內,且不得違反相關規定擅自使用任何手段技術傳遞給境外機構或者個人。
《外國公司問責法》生效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經營成本提高,過去瑞幸咖啡等公司積極赴美上市的最大誘因就是可以規避中國內部的規範,又可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獲得中國政府補貼,但這個最大誘因已被切斷,加上川普投資禁令,不少中企、投資者仍在觀望拜登政府會對前任的政策做出什麼修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科技業成川普制裁主要目標之一
美國政府2020年11月宣布對31家中國公司實施制裁,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指中國不斷利用美國資本,促進該國軍方、情報、安全機構發展與現代化,禁止美國人投資「由中國軍方擁有控制的企業」,並要求投資人在法令生效60天(2021年1月11日)後,在一年內剝離持股。
川普政策推動下,已有35家中國企業被列入黑名單;1月7日紐約證交所在經過數日的反覆商討後,宣布中國三大電信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於當地時間11日正式摘牌。
《華爾街日報》1月6日引述消息指,國務院和國防部研擬考慮禁止美國企業、個人投資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三家中國網路科技巨頭,其中阿里巴巴、騰訊的市值超過1.3兆美元,美國許多共同基金、投資者持有這兩家公司的股份,雖然這兩家科技公司沒有被列入納斯達克、標普500、道瓊工業三大指數,但美國明晟(MSCI)英國富時(FTSE Russell)的指數主要追蹤阿里巴巴、騰訊股票,兩隻股票在各地權重卻不容忽視,因此有些投資人認為禁止阿里巴巴、騰訊可能反向傷到美股。
《華爾街日報》13日的報導指,最後川普政府決定不將BAT列入黑名單,雖然國務院、國防部堅持更強硬的對中路線,但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認為,封殺BAT將會導致大量拋售、衝擊市場穩定。最後知情人士指,另外9間中國公司以及已列入名單的企業子公司,共計100多間中企將被列入實體名單,跨部門取得共識將會對中國公司進行更詳細的評估。
在此之前,川普政府就對抖音(TikTok)、微信(WeChat)開鍘。這兩款社交軟體在大部分用戶眼中都是無害的交流平台,但美國國土安全部評估,大量美國用戶個資被儲存在境外數據庫,甚至北京有可能直接取得這些資料,因此2020年初開始逐漸禁止軍方、國務院、運輸安全局等政府部門員工下載抖音。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與共和黨議員科頓(Tom Cottom)主動致函運輸安全局,指出抖音搜集用戶個資、所在地點可能造成的安全疑慮,可見美國決策階層在國安議題上,提防中國企業具有一定程度的廣泛共識。
北京管控網路科技 「紅色滲透」隱憂擴大
川普政府在制裁華為、小米等通訊設備大廠時,不斷強調中國企業所帶來的國安問題,在封殺中國BAT(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議題上,國務院、國防部都傾向封鎖。一份顧問機構報告指,中國政府透過如騰訊這類的科技公司,結合解放軍設備供應商、武器研發商,積極開發用於軍事用途的雲端運算系統。
抖音、微信被美國當局視為中國內部監控系統的工具,平台對言論管控屢見不鮮,同時,微信也北京被用來進行「大外宣」,加拿大、澳洲的智庫對微信進行過實測,發現即使是微信海外帳戶,含有政治敏感的文件、圖檔仍然會被列入審查。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的創辦人馬雲(Jack Ma)自去年10月於上海公開批評中國金融體制後,至今2個多月未有公開露面,阿里巴巴集團及螞蟻集團(Ant Group)相繼被監管機關約談,阿里巴巴被控涉嫌壟斷立案調查,螞蟻則是在IPO上市前被緊急叫停。一連串的事件也讓美國投資顧問將中國政府對民間企業的介入程度納入風險考量。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對中國的警戒不止於決策階層,美國公司近幾年相繼將生產線遷出中國,同時部分公司各謹慎的評估商業機密在中國的安全性。除了中國企業後背後的紅色滲透令人擔憂,美國金融監管機構也擔憂,中企相繼在境內掛牌,為美國投資人帶來高風險。
例如瑞幸咖啡2019年5月17日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股票一路狂飆,然而2020卻爆出交易額造假,導致股票崩跌,6月29日正式停牌退市,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股票暴漲暴跌,納斯達克宣布出台一系列規定限制中國企業上市,同時也將加強審查。
瑞幸咖啡事件凸顯出美國監管機構無法另行檢查中國公司審計的問題,推動美國參眾兩院在去年12月3日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規定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通過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計,將會被強制從美國全面退市。
切斷金流、限制投資中企管道
川普2020年11月12日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人投資 31 家跟人民解放軍有聯繫的中國企業,12月底擴大至35家;美財政部也公布原則,行政命令限制範圍包括中國軍方所屬或控制企業的子公司、追蹤這些企業的ETF及指數型基金。
川普的行政命令於11日正式生效,命令同時設有緩衝期,要求握有相關企業股份的美國投資人於1年內脫手。也就是今年11月11日前,美國投資人必須出清所有持股,這些公司包括中芯國際、海康威視與中海油、浪潮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鐵道建築集團等公司。
美國去年12月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讓外界推測,美中金融「脫勾」將進一步擴大。法案要求外國公司受美國PCAOB監督,但這卻與中國內部規定相牴觸。中國法律規定,由於涉及國家機密、安全問題,公司審計等檔案儲存於境內,且不得違反相關規定擅自使用任何手段技術傳遞給境外機構或者個人。
《外國公司問責法》生效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經營成本提高,過去瑞幸咖啡等公司積極赴美上市的最大誘因就是可以規避中國內部的規範,又可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獲得中國政府補貼,但這個最大誘因已被切斷,加上川普投資禁令,不少中企、投資者仍在觀望拜登政府會對前任的政策做出什麼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