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當加拿大球迷終於原諒了Vince Carter,用一個精彩的致敬影片歡迎他重回北境時,這位暴龍隊史的最佳球星在場上老淚縱橫。這樣的激動的情緒並非反應過度,因為在此之前的10年,他和多倫多人關係徹底決裂,幾乎被這座城市給放逐。
在職業聯盟轉隊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2004年Carter卻用一種最偏激、最沒職業道德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心願,他在對超音速的一場激烈比賽中,於關鍵時刻把球隊暫停時喊的戰術告訴對手,從而成功的讓暴龍輸掉那一場比賽。不久他如願被交易到籃網,然後在受訪時承認自己在多倫多沒有拚盡全力出戰每一場比賽。這是「加拿大航空」生涯最大的汙點。
在千禧年後的第一個十年,儘管勞資關係並非十分融洽,但彼此之間仍有著一定的互信,因此Carter的行為很快遭到外界撻伐。但在最近5年,這種行為正在變成一種常態。
在上一季和Russell Westbrook的配合失敗後,3屆得分王James Harden向休士頓火箭表明了他想要離開,但此時他6年2億2800萬美元的合約才執行了一半,而且火箭沒有重建的打算,他們換來了極欲重新證明自己的Johan Wall和DeMarcus Cousins,以及年輕有為、很適合火箭體系的Christian Wood。
但儘管如此,Harden仍然去意已決,當火箭在這8年來首次沒有按照他的想法做事時,他決定用消極的方式來迫使球隊就範。2019年Harden寫下連續32場單場得分破30的紀錄,聯盟史上第2。結果在2021年出賽的5場比賽,他總計74投28中,沒有任何一場得分超過25分,寫下離開雷霆後的最慘紀錄。
在輸給湖人的比賽結束後受訪時,他稱自己和球隊的關係已無法「修復(fixed)」,而且火箭和爭冠球隊之間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而這些話激怒了Wall、Cousins和老闆Tilman Filtita。
Harden說的是實話,火箭這一季已經離開爭冠行列,而且他也的確對休士頓已經鞠躬盡瘁。在交易來到這座城市後,除了去年因為疫情賽季縮水而只打了68場外,他從沒有單季出賽場次低於70場,還有5季出賽超過78場,考慮火箭在他來之後就不曾缺席季後賽,這樣超人般的出勤率,聯盟中可能僅有LeBron James可以媲美。更不要說他在這幾季的例行賽裡,為球迷帶來的史詩級得分表演;季後賽5次闖進次輪,2次進入西決,在勇士統治了2015-2019年西區的情況下,這樣的帶隊成績已經很有說服力。
然而這些成就也無法為他這幾場的表現開脫。
沒必要過度指責Harden,或許他也只是聯盟「唯冠軍論」氛圍下的犧牲者,可是人們應該要趕到擔憂,特別是對於職業籃球以及我們所處時代的價值觀。
2018年季後,Paul George用4年1億3700萬美元的價碼和雷霆續約,隔年他就被Kawhi Leonard給成功招募到快艇去了。之後,奧克拉荷馬市長David Holt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意有所指地說,「有時候,球星們可以在不是自由球員的時候成為自由球員。」
球星在合約內透過自己的影響力來使球團把自己交易到理想的下家,「Vince Carter模式」正在成為一種常態。在此之前,James和Kevin Durant雖然開了轉隊風氣的先例,但他們至少還遵守著某種底線,僅僅只是透過所謂的「1+1合約」來主宰自己的命運,但從George、Harden、甚至是Leonard離開馬刺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情況正在失控。
如果一名球員在合約內,無傷無病、僅僅是因為自己不想在待在這裡,就可以透過擺爛的方式離開,那違背的不僅僅是資本主義賴以運作的契約精神,也踐踏了每名運動員站在場上就應該遵守的奧林匹克體育精神。
這整件事最讓人悲哀的部分?在於火箭是一支非常優秀的球隊,他們有一支非常優秀的經營團隊,總是能在豪華稅線內打造有競爭力的球隊,在2005-06賽季至今,他們每一年的勝率都破5成;在「宇宙勇」稱霸聯盟的時代,他們和Kyrie Irving離開之前的騎士,是少有的2支能對前者造成很大威脅的球隊。而Harden則是一名勵志且讓人難忘的得分天才,從一名有氣喘的男孩到成為聯盟的MVP,他獨特的後撤步和造犯規技巧,甚至改變了聯盟其他球隊防守他的方式。
正是因為他們個人和球隊都是贏家,我們才對此感到意外和失望,火箭和Harden剛剛度過了他們巔峰的5年,他們做得非常棒,只是沒贏得冠軍,但在如今就意味著失敗,這就是我們所處的時代。
那也沒關係,只是又一名球星依照了不合理的方式轉隊而已,但讓人害怕的是,這可能只是開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千禧年後的第一個十年,儘管勞資關係並非十分融洽,但彼此之間仍有著一定的互信,因此Carter的行為很快遭到外界撻伐。但在最近5年,這種行為正在變成一種常態。
在上一季和Russell Westbrook的配合失敗後,3屆得分王James Harden向休士頓火箭表明了他想要離開,但此時他6年2億2800萬美元的合約才執行了一半,而且火箭沒有重建的打算,他們換來了極欲重新證明自己的Johan Wall和DeMarcus Cousins,以及年輕有為、很適合火箭體系的Christian Wood。
但儘管如此,Harden仍然去意已決,當火箭在這8年來首次沒有按照他的想法做事時,他決定用消極的方式來迫使球隊就範。2019年Harden寫下連續32場單場得分破30的紀錄,聯盟史上第2。結果在2021年出賽的5場比賽,他總計74投28中,沒有任何一場得分超過25分,寫下離開雷霆後的最慘紀錄。
在輸給湖人的比賽結束後受訪時,他稱自己和球隊的關係已無法「修復(fixed)」,而且火箭和爭冠球隊之間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而這些話激怒了Wall、Cousins和老闆Tilman Filtita。
Harden說的是實話,火箭這一季已經離開爭冠行列,而且他也的確對休士頓已經鞠躬盡瘁。在交易來到這座城市後,除了去年因為疫情賽季縮水而只打了68場外,他從沒有單季出賽場次低於70場,還有5季出賽超過78場,考慮火箭在他來之後就不曾缺席季後賽,這樣超人般的出勤率,聯盟中可能僅有LeBron James可以媲美。更不要說他在這幾季的例行賽裡,為球迷帶來的史詩級得分表演;季後賽5次闖進次輪,2次進入西決,在勇士統治了2015-2019年西區的情況下,這樣的帶隊成績已經很有說服力。
然而這些成就也無法為他這幾場的表現開脫。
沒必要過度指責Harden,或許他也只是聯盟「唯冠軍論」氛圍下的犧牲者,可是人們應該要趕到擔憂,特別是對於職業籃球以及我們所處時代的價值觀。
2018年季後,Paul George用4年1億3700萬美元的價碼和雷霆續約,隔年他就被Kawhi Leonard給成功招募到快艇去了。之後,奧克拉荷馬市長David Holt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意有所指地說,「有時候,球星們可以在不是自由球員的時候成為自由球員。」
球星在合約內透過自己的影響力來使球團把自己交易到理想的下家,「Vince Carter模式」正在成為一種常態。在此之前,James和Kevin Durant雖然開了轉隊風氣的先例,但他們至少還遵守著某種底線,僅僅只是透過所謂的「1+1合約」來主宰自己的命運,但從George、Harden、甚至是Leonard離開馬刺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現在情況正在失控。
如果一名球員在合約內,無傷無病、僅僅是因為自己不想在待在這裡,就可以透過擺爛的方式離開,那違背的不僅僅是資本主義賴以運作的契約精神,也踐踏了每名運動員站在場上就應該遵守的奧林匹克體育精神。
這整件事最讓人悲哀的部分?在於火箭是一支非常優秀的球隊,他們有一支非常優秀的經營團隊,總是能在豪華稅線內打造有競爭力的球隊,在2005-06賽季至今,他們每一年的勝率都破5成;在「宇宙勇」稱霸聯盟的時代,他們和Kyrie Irving離開之前的騎士,是少有的2支能對前者造成很大威脅的球隊。而Harden則是一名勵志且讓人難忘的得分天才,從一名有氣喘的男孩到成為聯盟的MVP,他獨特的後撤步和造犯規技巧,甚至改變了聯盟其他球隊防守他的方式。
正是因為他們個人和球隊都是贏家,我們才對此感到意外和失望,火箭和Harden剛剛度過了他們巔峰的5年,他們做得非常棒,只是沒贏得冠軍,但在如今就意味著失敗,這就是我們所處的時代。
那也沒關係,只是又一名球星依照了不合理的方式轉隊而已,但讓人害怕的是,這可能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