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12月24日處理與萊豬進口相關的9項行政命令,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劉建國、江永昌等三人「跑票」。此事引發綠營內部的怒火遠比以往更嚴重,雖然黨團總召柯建銘已經表明要將三人送交「紀律委員會」,但綠營仍有不少人主張應該做出更嚴厲的處分。
林淑芬在投下棄權的第一時間就表明坦然接受黨紀處分,但臉書仍然湧入大量民進黨支持者,批評她太過投機、背刺民進黨、應該主動退黨。就連民進黨團幹事長鄭運鵬也在臉書酸說,「原來,跑票就可以去過聖誕」。而當林淑芬回酸「要選市長的格局不能太小」後,鄭運鵬又發文強調,「用選舉威脅是沒效的」、「先國家、次政黨、再個人」一向是自己的優先順序。
除此之外,不少綠營的名嘴也主張民進黨應該開除三人的黨籍,如果放任這些與執政黨立場相反、不能團結的立委,將被認為是執政團隊對自己沒有信心,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會提前跛腳。
前立委、新系要角段宜康也發文要求嚴懲跑票立委,「這不是紀律跟團結問題。公然質疑執政團隊維護國人健康的誠意、能力才是關鍵」。段宜康強調,這次投票「根本和信仰和價值毫不相干,而是對行政部門的誠意和能力之信任投票」,如果這樣公然質疑執政能力的「背叛行為」可以混過去,「唾面自乾的執政團隊,就去你的聖誕老公公吧!」
綜觀以上綠營的主張可以發現,部分綠營人士不僅認為這次投票是原則問題,如果必將造成「破窗效應」,導致蔡英文提前跛腳,任何人都可以唱反調、輕之賤之。這些人更把這次投票上綱到是對民進黨認同與忠誠的層次,任何的違逆都是對民進黨價值的全盤否定、都是「敵我矛盾」,所以必須要祭出超越正常黨紀的處罰,方能維護民進黨的紀律、顏面跟價值。
綠營支持者的情緒反應、名嘴語不驚人死不休,本來就是意料之中的事,讓人意外同屬新潮流的鄭運鵬與段宜康的態度。鄭運鵬的說法,恰恰是把政黨的立場放在國加利益、人民利益之上,把政黨利益和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劃上等號,反是對領袖、政黨好的事,必然也就有利於國家跟民眾。
尤其段宜康在陳水扁執政時期曾被點名為「十一寇」,被指為「砲口向內、內鬥內行」。當時段宜康還曾反諷「不知台灣解嚴二十年後,本黨戒嚴」、「這跟國民黨過去搞黑名單有何兩樣?」而如今,段宜康的邏輯竟和當年指責「十一寇」的人如出一轍。
正如當年指責「十一寇」的人一樣,民進黨人的憤怒,其實正反映了他們內心的憂慮與恐懼,一旦團結在這三個人身上出現破口,將來就很可能有更多人起而效尤,讓民進黨土崩瓦解。所以必須要全盤否定這些人是基於信仰、價值,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維持民進黨的團結。
但民進黨今天的破窗跟破口,豈是林淑芬等三寇所造成的?早在蔡英文8月無預警開放萊豬進口、且沒有做好相關配套讓民眾安心時,就已經注定是這個局面了。
過去幾個月,民進黨的說詞紊亂、前後矛盾,一下說如今有國際標準、當年沒有,一下又拿馬英九開放萊牛合理化今天的行為,一下又說只有7%民眾反對,一下又說開放萊豬能讓台灣「走向世界」。
但事實是,民進黨既沒有做好「食安風險」的評估,也沒有做好「政治風險」的評估,全黨上下沒有討論過如何說服民眾、該如何開放,才會導致今天的局面。民進黨今天該做的並不是檢討、嚴懲林淑芬等三人,而是應該認真檢討政府跟黨內的決策出了什麼問題,居然出現這麼嚴重的系統性風險,讓整個黨都變成一列失速列車。
民進黨當年之所以會討伐「十一寇」,是因為當時的民進黨已經失去自我檢討、反省的能力,所以只能把一切問題怪罪少數人。只是當年的「十一寇」是在扁家爆發國務機要費案、陳水扁民調重挫之後,而如今蔡英文的處境遠比當年的陳水扁好得多,但民進黨卻已經掉進了同樣的泥淖。而當年被害者、被指控者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加害者、基本教義派之後,民進黨更不會有容忍異音的空間。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此之外,不少綠營的名嘴也主張民進黨應該開除三人的黨籍,如果放任這些與執政黨立場相反、不能團結的立委,將被認為是執政團隊對自己沒有信心,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會提前跛腳。
前立委、新系要角段宜康也發文要求嚴懲跑票立委,「這不是紀律跟團結問題。公然質疑執政團隊維護國人健康的誠意、能力才是關鍵」。段宜康強調,這次投票「根本和信仰和價值毫不相干,而是對行政部門的誠意和能力之信任投票」,如果這樣公然質疑執政能力的「背叛行為」可以混過去,「唾面自乾的執政團隊,就去你的聖誕老公公吧!」
綜觀以上綠營的主張可以發現,部分綠營人士不僅認為這次投票是原則問題,如果必將造成「破窗效應」,導致蔡英文提前跛腳,任何人都可以唱反調、輕之賤之。這些人更把這次投票上綱到是對民進黨認同與忠誠的層次,任何的違逆都是對民進黨價值的全盤否定、都是「敵我矛盾」,所以必須要祭出超越正常黨紀的處罰,方能維護民進黨的紀律、顏面跟價值。
綠營支持者的情緒反應、名嘴語不驚人死不休,本來就是意料之中的事,讓人意外同屬新潮流的鄭運鵬與段宜康的態度。鄭運鵬的說法,恰恰是把政黨的立場放在國加利益、人民利益之上,把政黨利益和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劃上等號,反是對領袖、政黨好的事,必然也就有利於國家跟民眾。
尤其段宜康在陳水扁執政時期曾被點名為「十一寇」,被指為「砲口向內、內鬥內行」。當時段宜康還曾反諷「不知台灣解嚴二十年後,本黨戒嚴」、「這跟國民黨過去搞黑名單有何兩樣?」而如今,段宜康的邏輯竟和當年指責「十一寇」的人如出一轍。
正如當年指責「十一寇」的人一樣,民進黨人的憤怒,其實正反映了他們內心的憂慮與恐懼,一旦團結在這三個人身上出現破口,將來就很可能有更多人起而效尤,讓民進黨土崩瓦解。所以必須要全盤否定這些人是基於信仰、價值,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維持民進黨的團結。
但民進黨今天的破窗跟破口,豈是林淑芬等三寇所造成的?早在蔡英文8月無預警開放萊豬進口、且沒有做好相關配套讓民眾安心時,就已經注定是這個局面了。
過去幾個月,民進黨的說詞紊亂、前後矛盾,一下說如今有國際標準、當年沒有,一下又拿馬英九開放萊牛合理化今天的行為,一下又說只有7%民眾反對,一下又說開放萊豬能讓台灣「走向世界」。
但事實是,民進黨既沒有做好「食安風險」的評估,也沒有做好「政治風險」的評估,全黨上下沒有討論過如何說服民眾、該如何開放,才會導致今天的局面。民進黨今天該做的並不是檢討、嚴懲林淑芬等三人,而是應該認真檢討政府跟黨內的決策出了什麼問題,居然出現這麼嚴重的系統性風險,讓整個黨都變成一列失速列車。
民進黨當年之所以會討伐「十一寇」,是因為當時的民進黨已經失去自我檢討、反省的能力,所以只能把一切問題怪罪少數人。只是當年的「十一寇」是在扁家爆發國務機要費案、陳水扁民調重挫之後,而如今蔡英文的處境遠比當年的陳水扁好得多,但民進黨卻已經掉進了同樣的泥淖。而當年被害者、被指控者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加害者、基本教義派之後,民進黨更不會有容忍異音的空間。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