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半夜時間一到就開始「罵罵號」,不論怎麼哄都不停,媽媽每天睡眠不足掛著一圈熊貓眼。台安醫院小兒科陳萬德醫師表示,新生兒未滿四個月之前(好發1-2個月大寶寶),容易因腸壁的神經發育不成熟,使腸道蠕動不規則,或蠕動過快,引起痙攣疼痛,尤其夜間是好發期,讓大人小孩都不好受。但事實上,我們很難知道嬰兒為何在哭,雖然新生兒不明哭鬧原因很多,臨床經驗上,某些寶寶是可以因腸胃過敏,晚上易哭鬧而睡不好,因此若暫時無法判斷哭鬧的原因,會建議家長嘗試改用精準定位水解配方,有可能會得到緩解。而若寶寶長期處於過敏狀態,未介入改善,可能讓腸胃吸收產生阻礙,長期下來對成長發育十分不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寶寶身上出現的過敏症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不同階段的展現,便是醫學界所稱的「過敏進行曲」。出生到兩歲階段,食物誘發的過敏最為常見!症狀主要表現在皮膚和腸胃,家長也可觀察寶寶是否有吐奶、溢奶、便秘,皮膚是否出現紅疹、皮膚乾粗脫屑、不斷搔癢磨蹭床被等情形,若未立即改善,在過敏不適的影響下,寶寶的睡眠品質、專注力、免疫力,都出現一定程度的干擾。兩歲到四歲後,則以呼吸道症狀為主。

不可小覷初期過敏症狀!嚴重將引起骨牌效應 影響發育、免疫力

陳萬德醫師表示,門診中爸媽將過敏誤認為感冒的情形屢見不鮮,但醫師提醒過敏與感冒症狀雖雷同,但治療方式不盡相同,若寶寶本身有過敏體質,最重要的應著手預防,也就是避免過敏源。

研究指出,若嬰幼兒時期就已顯現異位性皮膚炎,約有8成會在未來出現過敏性鼻炎,其中4成過敏性鼻炎患者,更會進一步誘發氣喘。另外也有研究發現,過敏族群引發肺炎的風險較一般人增加1.7倍,由此可見過敏對健康影響深遠,若未做好過敏預防,健康與日常生活都受影響。

因食物過敏比率增 近半數嬰幼兒因食物致敏

陳萬德醫師表示,預防過敏應從孕期開始到寶寶2歲,都要特別注重。因此可從「環境」與「飲食」兩方下手做好預防,尤其是飲食部分,許多家長會費盡心思將寶寶的空間整理得很乾淨,避免塵螨、黴菌的接觸,卻忽略「飲食」也是預防過敏的關鍵。

近年研究顯示,有近5成寳寳,在1.5歲前因牛奶蛋白及雞蛋誘發過敏,而奶類又是寶寶獲取營養的主要來源。因此,家長更應注重寶寶的飲食選擇,最好以母乳為主要飲食來源,因母乳蛋白最貼合寶寶的體質,當中的抗體與益菌也能降低過敏發生機率,幫寶寶打造健康的身體。若媽媽不便哺乳,則建議選擇具有「精準定位水解技術」的配方,幫助降低過敏風險。

水解都一樣?有精準定位技術、切斷刺激 才能有效防敏

什麼是「精準定位水解技術」?首先將寶寶的免疫系統想像成「家」,那「水解技術」就是替寶寶把關家中安全的保全。精準定位水解技術,就像受過專業訓練的保全,能精準的找出牛奶蛋白中的刺激分子,將它們的分子鍊切斷,並轉化為性質溫和的蛋白質分子。這些溫和分子不易誘發免疫系統反應,且能慢慢訓練寶寶的腸胃適應陌生的外來物質,預防未來再遇到相同的刺激時,發生過度過敏反應。

而不同廠牌的水解技術,其預防過敏效果也有差異。市面上普通的水解技術,無法辨識、驅逐帶有刺激性的過敏原,因此當這些刺激性過敏原進入房子裡,免疫系統察覺異樣,就會出現排斥反應,讓寶寶過敏。

陳萬德醫師提醒,除了應該提高對過敏的警戒、注意寳寳身上的細節,也可以透過環境與飲食積極預防過敏。若對寶寶身體狀況有疑慮,要盡早協尋專業醫師,將過敏影響降到最低,就是寶寶健康成長的秘訣。

**寶寶若有潛在過敏風險,有過敏家族史,醫師建議尋求兒科醫師飲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