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大選計票尚未正式結束,但結果已經明朗,包括小英總統在內等多國政要已經公開恭賀拜登,據報導川普本人似乎態度也逐漸放軟。在激情過後,對台灣來說應該要思考的是,台美關係的下一步及台灣的外交戰略。
其中最重要者,當然是全力強化與民主黨的關係。
我這樣說,並不表示我認為蔡政府在選前有所謂的「單押川普」狀況。作為外交團隊的最前線,駐美代表處政治組跟國會組的同仁原本就針對共和黨及民主黨的政要聯繫各有業務分工。但我們同時也要認清一個事實,亦即駐外館處跟駐在國執政黨的業務聯繫及人脈互動,原本就會相較與在野黨人士更為綿密。
但這並不代表駐外館處有所謂的「單押」狀況。猶記得我過去還在外交體系服務時,也曾遇過駐在國進行總統大選。外交人員不得介入駐在國內政,更不能介入或表態支持特定駐在國政黨,選舉時尤然。這一點,我國駐美代表處的資深外交人員皆了然於心,應無需外界提醒。
倒是小英總統的祝賀推文別出心裁,值得一提。
國內藍營人士在美國大選前強力操作蔡政府「單押川普」套路,其背後政治邏輯不難理解。藍營在選前評估拜登應會當選,故操作蔡政府支持川普的政治風向,除了希望造成蔡政府押寶錯誤的政治效應外,另外就是藉機炒作拜登或民主黨人士與蔡政府互動不佳。
要炒作小英與民主黨互動不佳,必須找到一個切入點。我曾在選前評估,「拜登與小英總統能否通上電話」,將會成為箭靶。如今藍營的操作,完全在我先前預料中。
會這樣猜測,主因是川普在四年前當選總統時,與小英總統曾經有一通史無前例的恭賀電話,當時這通電話讓中共氣噗噗。藍營有心人士的策略是,只要拜登跟小英無法通上電話,就可以操作「小英政府與民主黨互動不佳」或甚至「拜登政府對小英政府尚待觀察」等政治風向。
該如何破解呢?這點不得不佩服小英幕僚的巧思。小英團隊找到了拜登在今年年初恭賀她連任的推特推文,然後以回復推文的方式造成了雙方有形式互動的事實。未來小英有沒有辦法跟拜登通上電話先不管,第一時間先以回推推文恭賀,化解藍營的政治操作。
當然,推文跟通電兩者差距很大,更何況拜登今年一月的推文應出於幕僚之手,跟本人通電層次不同。但以國內政治操作來說,此招已經成功奏效。
回到台灣的外交戰略面,我認為拜登的當選給台灣最重要的啟示是:美國外交的戰略有其基本面,不能因特定總統的個人特質,台灣人民就抱持錯誤期待。
台灣的國際組織參與,就是一例。
2020年因武漢肺炎疫情,台灣民眾對世界衛生組織及其秘書長譚德賽的信心跌到谷底,復因川普決定讓美國退出世衛,造成當時台灣部分網路輿論認為「這種世衛不值得參加,台灣也不要玩了,跟著老美另外搞一個屬於民主陣營的全球衛生組織」。
這類聲浪,當時在網路有心人士的操作之下達到高點,乍看之下的確極具情緒渲染力,但對台灣非常危險。美國是民主國家,總統四年或八年換一次,而美國要不要參與國際組織是一個外交戰略層面的重大調整,需要長時間凝聚美國社會的共識跟國內辯論,不會因為某任總統的個人特質就貿然換軌。不要說民主黨跟共和黨不同,就連共和黨內部也並非對於參與國際組織的想法都跟川普一致。
在這次美國大選的電視辯論中,外交議題雖然不是重點,但拜登兩次提到將重返巴黎協定(Paris Accord),顯示民主黨與共和黨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的重大歧見。那世界衛生組織呢?其他聯合國專門機構呢?
最立即的問題是,世界衛生大會這兩天復會,台灣的策略是什麼?而拜登政府的策略又是什麼?
台灣的外交戰略,最終還是得回到基本面跟制度面,而非迷信特定政治強人。這點吾人都得謹記在心。
●作者:劉仕傑/時代力量國際部主任、前外交官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這樣說,並不表示我認為蔡政府在選前有所謂的「單押川普」狀況。作為外交團隊的最前線,駐美代表處政治組跟國會組的同仁原本就針對共和黨及民主黨的政要聯繫各有業務分工。但我們同時也要認清一個事實,亦即駐外館處跟駐在國執政黨的業務聯繫及人脈互動,原本就會相較與在野黨人士更為綿密。
但這並不代表駐外館處有所謂的「單押」狀況。猶記得我過去還在外交體系服務時,也曾遇過駐在國進行總統大選。外交人員不得介入駐在國內政,更不能介入或表態支持特定駐在國政黨,選舉時尤然。這一點,我國駐美代表處的資深外交人員皆了然於心,應無需外界提醒。
倒是小英總統的祝賀推文別出心裁,值得一提。
國內藍營人士在美國大選前強力操作蔡政府「單押川普」套路,其背後政治邏輯不難理解。藍營在選前評估拜登應會當選,故操作蔡政府支持川普的政治風向,除了希望造成蔡政府押寶錯誤的政治效應外,另外就是藉機炒作拜登或民主黨人士與蔡政府互動不佳。
要炒作小英與民主黨互動不佳,必須找到一個切入點。我曾在選前評估,「拜登與小英總統能否通上電話」,將會成為箭靶。如今藍營的操作,完全在我先前預料中。
會這樣猜測,主因是川普在四年前當選總統時,與小英總統曾經有一通史無前例的恭賀電話,當時這通電話讓中共氣噗噗。藍營有心人士的策略是,只要拜登跟小英無法通上電話,就可以操作「小英政府與民主黨互動不佳」或甚至「拜登政府對小英政府尚待觀察」等政治風向。
該如何破解呢?這點不得不佩服小英幕僚的巧思。小英團隊找到了拜登在今年年初恭賀她連任的推特推文,然後以回復推文的方式造成了雙方有形式互動的事實。未來小英有沒有辦法跟拜登通上電話先不管,第一時間先以回推推文恭賀,化解藍營的政治操作。
當然,推文跟通電兩者差距很大,更何況拜登今年一月的推文應出於幕僚之手,跟本人通電層次不同。但以國內政治操作來說,此招已經成功奏效。
回到台灣的外交戰略面,我認為拜登的當選給台灣最重要的啟示是:美國外交的戰略有其基本面,不能因特定總統的個人特質,台灣人民就抱持錯誤期待。
台灣的國際組織參與,就是一例。
2020年因武漢肺炎疫情,台灣民眾對世界衛生組織及其秘書長譚德賽的信心跌到谷底,復因川普決定讓美國退出世衛,造成當時台灣部分網路輿論認為「這種世衛不值得參加,台灣也不要玩了,跟著老美另外搞一個屬於民主陣營的全球衛生組織」。
這類聲浪,當時在網路有心人士的操作之下達到高點,乍看之下的確極具情緒渲染力,但對台灣非常危險。美國是民主國家,總統四年或八年換一次,而美國要不要參與國際組織是一個外交戰略層面的重大調整,需要長時間凝聚美國社會的共識跟國內辯論,不會因為某任總統的個人特質就貿然換軌。不要說民主黨跟共和黨不同,就連共和黨內部也並非對於參與國際組織的想法都跟川普一致。
在這次美國大選的電視辯論中,外交議題雖然不是重點,但拜登兩次提到將重返巴黎協定(Paris Accord),顯示民主黨與共和黨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的重大歧見。那世界衛生組織呢?其他聯合國專門機構呢?
最立即的問題是,世界衛生大會這兩天復會,台灣的策略是什麼?而拜登政府的策略又是什麼?
台灣的外交戰略,最終還是得回到基本面跟制度面,而非迷信特定政治強人。這點吾人都得謹記在心。
●作者:劉仕傑/時代力量國際部主任、前外交官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