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只剩下一天,川普目前看起來仍舊落後,美國媒體已經開始討論川普不承認敗選可能引發的亂象,但台灣部分媒體仍舊押寶川普會勝選。昨天又有媒體大肆報導「民主研究所」的民調,指川普將以 316 張選舉人票,大勝拜登的 212 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英國「週日快報」( Sunday Express )與民主研究所的民調,一個月前曾經因為跌破眾人眼鏡而引發國內媒體廣泛的報導。這是一個保守派媒體與不知名小智庫的組合,當時我就曾經寫過,即便依照該機構的民調趨勢,第一次辯論後也是川普降、拜登升;這次的民調也是相同,根據該機構的民調,8 月底是川普以 48%:45% 領先川普,如今變成川普 48%、拜登 47%,其實是拜登的選情變得更好。

有了一個月前的教訓,這次很多國內媒體都不再引用該民調了,但仍有部分媒體以「川普將 326:212 大勝拜登」為標題,大幅報導該訊息,營造川普選情大好的印象。

媒體報導錯誤的訊息、誤導讀者,可能有三個原因:一、媒體缺乏把關能力,不知道是錯誤新聞;二、為了流量,投讀者所好、語不驚人死不休,明知可能誤導仍然照登;三、希望影響選情往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

日前,我曾經分析過台灣關於美國大選的網路意見領袖,前 10 名依序為關鍵時刻( Youtube )、文茜世界週報、大紀元時報、自由時報、Ettoday 新聞雲、新唐人電視台、蘋果新聞網、新唐人亞太電視台、觀點( Youtube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對照上面這份名單其實不難看出,各媒體的目的可能是什麼。

▲(圖/作者提供/網路溫度計)
▲台灣關於美國大選前10大網路意見領袖。(圖/作者提供/網路溫度計)
前兩天,美國國家廣播電台( NBC )刊登一篇以「一號虛構人物如何為杭特拜登的陰謀狂潮打基礎」的文章,指控《蘋果日報》委託製作杭特‧拜登與共產黨關係的報告,企圖影響拜登的選情;《蘋果日報》雖然切割自己與該報告無關,但黎智英的私人助理( Mark Simon )承認參與此事,並宣布辭職。

此外,上週《紐約時報》也發文批評《大紀元》是假新聞媒體。雖然《大紀元》、《新唐人》系統與台灣沒有直接的關連,但其實台灣部分有影響力的媒體,也經常照抄《大紀元》的消息或觀點。

如果以《紐約時報》或《 NBC 》的觀點來看台灣的 KOL,台灣顯然是美國大選華文媒體的「假新聞大本營」(至少是之一);而且無論《大紀元》或《蘋果日報》顯然都不是只為了流量而已,而是希望透過在華文網路同溫層的影響力,讓選情往自己期望的方向走。

當然,或許會有像郭文貴一樣的觀點,認定美國的主流媒體都早已經被中國收買,支持川普、反中國的才是真正的正義之聲、也才能反映美國的真實民意。

美國的民意究竟如何,很快就能揭曉。如果台灣的民意跟美國主流民意很接近,甚至在美國領導人產生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角色,可能有助於雙方關係的進一步深化;相反的,如果台灣民眾多數挺川普,最終卻是拜登當選,你覺得拜登會怎麼想?對台美關係是有利、還是不利?

網路聲量跟 KOL 的產生,是一連串網民跟媒體循環交互作用的過程,其中還包括政治人物、政黨的角色和民眾的集體意識,並非單靠媒體主觀意願或砸錢就能夠達成的。諷刺的是,台灣過去一年不斷強調中國各種「假新聞」的危害,如今卻成了美國媒體眼中假新聞的重鎮;而傳播偏見最嚴重的,正是批評「假新聞」之害最兇的媒體。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