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開始之前,請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中天的頻道不是 52 台,而是 104 台( 52*2 ),今天的問題會不會不一樣?NCC 還會大張旗鼓開這場公聽會嗎?中天還需要擺出一副「退此一步、即無死所」的樣子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中天新聞換照,NCC 史無前例的為換照舉辦了聽證會,除了找7位鑑定人之外,還邀請神旺投資董事長蔡衍明親自到場說明。

這場聽證會的結果,大致符合外界的預期,蔡衍明的表現很「旺董」,對很多事情都感到頗委屈;NCC 請來的 7 位鑑定人的態度高度一致,NCC現場的表現,也跟外界的預期不遠,看來都傾向不同意中天的換照。

中天在去年選舉中的表現,就連很多藍營政治人物或支持者都看不下去,韓國瑜、韓粉、旺中三者間幾乎難以切割。藍營政治人物對中天從「又愛又恨」,到後來多數是「恨多於愛」,就連「村長」、桃園市議員詹江村,最近都講出「支持關掉中天」的氣話。

但即便如此,一向希望撕掉傾中標籤的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今天還是表態反對關中天,呼籲 NCC 不要變成「髒兮兮」。多名國民黨立委也到 NCC 外聲援中天。

中天的存廢若變成政黨對決,對中天跟國民黨理論上都不利。或許有論者會認為國民黨是被中天綁架,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NCC 本身的中立性無法取信於眾,NCC 自己的形象也不佳,才讓國民黨覺得未必一定吃虧。

如果對媒體生態真的有瞭解的人就會知道,媒體一定都會有立場,「新聞室控制」也難以避免。但普遍來講,電視台這類的問題,會比傳統紙媒嚴重的多,每家電視台都有自己一本難念的經。

台灣的媒體,很多都是單一個人或少數一兩人擁有完整的主導權、經營權,放眼國內的新聞媒體,幾乎不存在所謂「專業經理人」的概念,老闆一個人就決定媒體的發展方向、經營策略跟立場。

由於媒體大環境的不景氣,媒體人往往不得不跟現實低頭,更加屈服於老闆的立場或利益,在錢櫃大火案中的年代、評委案中的三立,都看得到類似的狀況;置入性行銷多的部會,也往往比較少被媒體找麻煩。對媒體人而言,旺中的問題其實並不在於媒體的立場,而在於上層的好惡對新聞的干擾更多、更誇張。

中天過去的新聞表現好不好、專不專業,是比以前更好、還是更不好?相信多數的民眾跟媒體人都早有答案。

2012 年的「你好大,我好怕」反媒體壟斷運動時,還有不少傳播學者願意替旺中講話,但這次不僅願意站出來的學者很少、發言頻率低、內容也保守。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旺中的新聞表現,比起 8 年前更糟,學者更不願意讓人覺得自己有替旺中背書的嫌疑。

中天不是新聞媒體的模範生,甚至連及格的標準都不到。但一個不及格的媒體,是否就應該被關掉,其實是另外一個課題。

當然,依照《衛星廣播電視法》的規定,NCC 的確是有權關台的。但《衛廣法》的本身,就是一部過時的法案。如今的有線電視,早就沒有人用衛星在傳輸訊號了,《衛星廣播電視法》早就該改名了。

《衛廣法》訂定的時代,有線電視只要過了 70 幾台,幾乎就都是「雪花台」,所以 70 幾台之前的頻道是稀缺的,自然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但如今的有線電視可以容納的頻道幾乎無限,所謂的「社會價值論」的立論基礎早就大不如前。

今天稀缺的資源其實不是頻道,而是頻道號碼。因為新聞局時代的定頻,把新聞台都訂在5X臺、電影台訂在6X台,民眾因而養成的使用習慣,導致沒有辦法進入這個區段的競爭者,根本沒有辦法有足夠的競爭力。今天的「稀缺」資源,其實是人力後天所致,而不是真正的稀缺或不足。

回到中天的問題,今天問題的癥結在於,反對者不認為中天有資格佔據 52 這樣的黃金頻道,而不完全是認為中天應該被消滅。而後進的競爭者也並非只求上架而已,而且還一定要上到 4X~5X 之間的頻道。

從媒體發展趨勢的角度來看,無論中天、後進者、或是 NCC 在這個問題上,都顯得眼光非常的短淺。這幾年來,有線電視剪線潮不斷擴大,擠進定頻的意義跟利潤都注定越來越薄。媒體早就進入移動的時代,大家還為固網打得頭破血流,就像已經進入內燃機時代,還執著於馬車一樣。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