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剝離是罕見但高致死率的外科急症,藝人小鬼日前驟逝,解剖後發現死因正是主動脈剝離造成血管阻塞,這類患者常常需要及時的緊急手術治療,林口長庚醫院為找出這類疾病的危險因子加以預防及改善治療結果,透過大數據研究發現新的結果。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外科副教授陳紹緯表示,透過台灣健保資料庫針對其中23868名主動脈剝離患者及全台456萬個家庭,進行近3年的研究,發現主動脈剝離與遺傳有強烈相關性,有家族病史會增加主動脈剝離發病的風險。
陳紹緯提到,主動脈剝離疾病的發生,遺傳因素佔比超過一半,有家族病史者,會顯著增加家族成員的發病風險,一等親的發病風險(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可達6.82倍,因此提醒有家族史的民眾,要及早到專科門診追蹤檢查,並嚴格控制血壓及戒菸,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
不只是一等親的發病風險高達6.82倍,醫師強調,像這樣家族性的主動脈剝離如果發病,一般發病年紀會比較輕,大數據統計有家族病史的患者,發病年紀從20到29歲,就開始明顯升高,相較無家族史的患者,則是集中在50歲以後。而且醫師提到,相較沒有家族病史患者,研究發現有家族史的更容易需要接受外科手術,且常必須接受更複雜廣泛的外科重建手術。
陳紹緯也提到,主動脈是將心臟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大血管,結構包含內、中、外三層,當內層有破裂使血液跑到中層及外層之間,血流便會將主動脈撕裂剝離成兩個腔室,造成主動脈剝離。如果不幸血液從假腔破出,主動脈便破裂大量出血,是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且國內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約每年十萬分之五到十,每年大約有近2000人發病。
另外醫師也提到,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及B型,A型需緊急開胸手術進行人工血管置換,若不手術80到90%的病人會死亡,特別是在病發初期,每小時約1%的死亡率。B型則大部分可以用藥物控制,如有併發症可以用新技術主動脈支架來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紹緯提到,主動脈剝離疾病的發生,遺傳因素佔比超過一半,有家族病史者,會顯著增加家族成員的發病風險,一等親的發病風險(父母、兄弟姊妹、子女)可達6.82倍,因此提醒有家族史的民眾,要及早到專科門診追蹤檢查,並嚴格控制血壓及戒菸,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
不只是一等親的發病風險高達6.82倍,醫師強調,像這樣家族性的主動脈剝離如果發病,一般發病年紀會比較輕,大數據統計有家族病史的患者,發病年紀從20到29歲,就開始明顯升高,相較無家族史的患者,則是集中在50歲以後。而且醫師提到,相較沒有家族病史患者,研究發現有家族史的更容易需要接受外科手術,且常必須接受更複雜廣泛的外科重建手術。
陳紹緯也提到,主動脈是將心臟血液輸送到全身的大血管,結構包含內、中、外三層,當內層有破裂使血液跑到中層及外層之間,血流便會將主動脈撕裂剝離成兩個腔室,造成主動脈剝離。如果不幸血液從假腔破出,主動脈便破裂大量出血,是猝死常見的原因之一,且國內主動脈剝離的發生率約每年十萬分之五到十,每年大約有近2000人發病。
另外醫師也提到,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及B型,A型需緊急開胸手術進行人工血管置換,若不手術80到90%的病人會死亡,特別是在病發初期,每小時約1%的死亡率。B型則大部分可以用藥物控制,如有併發症可以用新技術主動脈支架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