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否開放美豬、美牛進口?標準為何以及相關衝擊歷經超過十年爭論後,總統蔡英文今(28)日宣布,府院拍板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以及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NOWnews今日新聞》為您整理美豬美牛在台闖關歷史,回顧歷任政府在此議題上所做過的決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1999年允許在豬牛飼料中添加俗稱「瘦肉精」的萊克多巴胺,引發食品安全疑慮,而美牛則有感染俗稱「狂牛症」的牛海綿狀腦病(BSE)疾病疫情。

2006年爆發民眾食用含瘦肉精豬肉中毒事件,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公告禁用。隔年,陳水扁政府原預計要開放,並訂定各部位殘留容許量標準,最後在各界強烈反對聲量中喊卡;2012年,時任總統馬英九提出「解禁」萊克多巴胺美牛進口,引起反彈,在野黨齊聲砲轟要求「零檢出」,並佔據立法院議場主席台抗議。同年7月,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通過殘留標準草案,訂定美豬美牛殘留量為10ppb,因此馬政府宣布開放含瘦肉精美牛進入台灣市場,並嚴格把關「牛豬分離,並排除內臟且強制標示」等原則。

2014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在「2014年貿易政策議程」報告中指出台灣對瘦肉精的規定影響美豬進口台灣,當時衛福部長邱文達與農委會主委陳保基皆表示不會放寬標準;2016年蔡英文勝選,就傳出可能會開放美豬進口消息,在野黨則要求蔡政府簽署不進口瘦肉精美豬承諾書,民眾也齊聲表達反對立場。

至於美牛部分,2003年12月爆發狂牛症疫情,時任總統陳水扁宣布禁止美國牛肉進口;直到2005年4月,時任行政院長謝長廷宣布恢復進口,但同年6月美國再度爆發狂牛症疫情,台灣二度公告禁止進口。

2007年馬英九上任後,將「進口美牛」視為與美國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赴美免簽證、對台軍售等關鍵利益交換,但仍因狂牛症疫情與殘留瘦肉精等問題引發民間抗議、反對聲浪;2009年,台美簽署美牛輸台議定書,開放30月齡小牛絞肉、去除風險物質美牛等產品輸台,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年也出席「反毒牛、反出賣、反欺騙」大遊行,於街頭上強烈表達反對美牛進口立場,要求政府與美方重啟談判。

2012年,美國再度爆發狂牛症病例,多個在野黨聯合提案,要求下架台灣境內的美牛,並暫停美牛與其產製品進口,但在立法院表決協商後未通過。

近年來,台美關係友好,含瘦肉精美豬、美牛是否開放進口成為台美經貿議題焦點,美方則不斷提出希望台灣能開放除含瘦肉精肉品外,也開放30個月齡以上牛肉輸台。

蔡英文總統今(28)日表示,關於是否進口美豬及美牛,經過這幾年的謹慎評估後,現已責成相關部門,在保障國民健康的前提下,依據科學證據、國際標準,訂定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以及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並於明年1月1日生效,為懸宕超過10年的美豬美牛進口議題做出關鍵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