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的便當店和小吃店是台灣極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之一,不少學生或上班族在午餐時間和下班時間,都會走進小吃店填跑肚子,近日就有網友在PTT以「為何很少店家在意米飯口感?」為題發文,討論有些小吃店為何生意特別好,貼文引發網友熱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便當菜色相當多樣。(示意圖/取自
▲台灣便當菜色相當多樣。(示意圖/取自 Pixabay )
原PO在貼文中指出「米」是否好吃應該是決定生意好壞的關鍵,說明米飯口感差異不是隨便就能形容的,但至少能講出好吃或不好吃,他也舉出實例表示,「之前大學附近一間炒飯的米很明顯挑過,一小盒炒飯賣80元,甚至鮭魚炒飯要110元,結果天天爆滿,每次都要等半小時以上」。

原PO也根據自己的經驗表示難吃的米通常生意有好有壞,但自已卻沒看過擁有好吃的米生意卻不好的店,並發問,「米通常佔整體最多份量的,真的沒人發現是米飯影響整體嗎?好吃的主菜配上難吃的米那整體還是難吃的吧」。

貼文一出網友紛紛表達觀點回應,「米不要爛爛的都行」、「我超在意,飯好不好吃差很多」、「飯很難吃,我直接拉黑」、「一堆店家只拼命做好主菜」、「好的米也要用心煮,水多了水少了也是難吃」,但也有人抱持著不一樣的意見表示「米飯有差,但決勝負的是菜色口味」、「飯好吃差很多,但我更在意荷包」、「有時候是店家成本問題」、「我反而更注重配菜耶,飯我是可以直接不吃那種」。(實習編輯:張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