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睽違24年再度取得外銷豬肉的門票,消息一出,法人都認為飼料與肉品大廠大成與卜蜂可望再添營運動能,且台灣豬肉具有一定品質,頗具競爭優勢,香港、新加玻可望成為首波的海外市場。只是也有業者私下表示,談合約應該是民間與民間談最快最靈活,就怕官方領軍打國際盃會有太多政治考量,反而失去先機。
台灣從口蹄疫疫區中除名,這一等等了24年,農委會更是喊出年底前首批生鮮豬肉將外銷,首波鎖定香港、新加坡、澳門等地。由於台灣曾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豬肉出口國,因此消息傳來,養豬相關業者多持樂觀正面的態度,再加上中國大陸非洲豬瘟影響產量與價格,法人認為,飼料與肉品大廠大成與卜蜂可望因此受惠。
大成、卜蜂添動能 但也點出「良率」為關鍵之一
其中,卜蜂經營包括生產飼養豬的飼料、產製生鮮冷藏豬肉,甚至還有種豬群經營與飼養。去(2019)年12月底,卜蜂董事長鄭武樾曾對外表示,台灣豬肉若能出口,他樂見其成,只是能否重回鼎盛時期最大的日本市場,他則認為日本標準較嚴格且已大量採購丹麥豬,台灣豬要回到日本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短時間看起來,加工熟食肉品出口到日本應該較具競爭力。
至於大成,不僅是飼料及肉雞大廠,前幾年在國內更斥資超過6億元投資種豬事業。大成董事長韓家宇不只一次提到,台灣豬雖然風味佳,但第一步飼養就有挑戰,原因是國內大環境產業設備若無法提升,「良率」不好當然也無法比拚,更遑論打「品牌」,如日本鹿兒島黑豚、西班牙伊比利豬品牌養成都需要一段時間。
而現階段大成旗下自有品牌的水餃、貢丸與肉鬆產品,光是國內自己吃都不夠了,再加上豬肉外銷涉及國與國的貿易談判,因此大成預期短時間內海外市場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增養豬隻改善設備興趣缺缺 憂心太政治化
台灣首波豬肉外銷市場新加坡、香港、澳門較有機會,主要是因為當地較沒有養殖業,再加上信任台灣的防檢與食安機制,因此採較開放的態度,最先開放加工製品業者進口,但其他國家的輸出,不論是官方或是民間可能都要再加把勁,畢竟「失落的24年」之後,要重新接軌國際怎樣都不簡單。
屏東「從產地到餐桌」的養豬大戶業者就不具名表示,「可以外銷當然很好,但真的很多挑戰!」他呼應大成的說法指出,事實上觀察身邊同業,增養豬隻、提高育成率就必須提升設備,「每天要應付環保團體就很焦頭爛額了,要改善設備根本興趣缺缺。」
談合約民間靈活度較高 「冷藏豬銷大陸有利基」
再來,他也說,跟國外廠商談合約,先不講關稅問題,要有外銷訂單合約本來互信機制最重要,現在都已經過了24年,關係都沒有了,需要重建信賴感,而這非一蹴可幾,同樣需要時間。
另外,這名養豬大戶還提到,談合約本來就是民間跟民間談最快、靈活度較高,現在官方要帶著去打國際盃,老實說會有政治議題。「不然以台灣豬外銷最有競爭力的市場,我認為是中國大陸沿岸城市,會比日本市場更有利基點」,因為飲食習慣相近,都喜歡吃溫體豬與冷藏豬,地理環境也近,若在大陸豬肉需求增溫下,再打出「台灣豬」品牌,相信高品質的風味會很有競爭力。
只是,養豬大戶也提醒,雖然政府將豬肉外銷視為重要目標,但呼籲防疫同時也不能鬆懈,他甚至認為,現階段防疫工作比外銷更重要,否則在國外仍有口蹄疫或非洲豬瘟的疫情之下,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至於,近來開始有豬肉加工品外銷澳門,他則認為因為才幾百公斤量太少,比較偏向宣示性的意義,但即便如此,台灣取得外銷門票對產業長期來說,也算有正面激勵的效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成、卜蜂添動能 但也點出「良率」為關鍵之一
其中,卜蜂經營包括生產飼養豬的飼料、產製生鮮冷藏豬肉,甚至還有種豬群經營與飼養。去(2019)年12月底,卜蜂董事長鄭武樾曾對外表示,台灣豬肉若能出口,他樂見其成,只是能否重回鼎盛時期最大的日本市場,他則認為日本標準較嚴格且已大量採購丹麥豬,台灣豬要回到日本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短時間看起來,加工熟食肉品出口到日本應該較具競爭力。
至於大成,不僅是飼料及肉雞大廠,前幾年在國內更斥資超過6億元投資種豬事業。大成董事長韓家宇不只一次提到,台灣豬雖然風味佳,但第一步飼養就有挑戰,原因是國內大環境產業設備若無法提升,「良率」不好當然也無法比拚,更遑論打「品牌」,如日本鹿兒島黑豚、西班牙伊比利豬品牌養成都需要一段時間。
而現階段大成旗下自有品牌的水餃、貢丸與肉鬆產品,光是國內自己吃都不夠了,再加上豬肉外銷涉及國與國的貿易談判,因此大成預期短時間內海外市場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增養豬隻改善設備興趣缺缺 憂心太政治化
台灣首波豬肉外銷市場新加坡、香港、澳門較有機會,主要是因為當地較沒有養殖業,再加上信任台灣的防檢與食安機制,因此採較開放的態度,最先開放加工製品業者進口,但其他國家的輸出,不論是官方或是民間可能都要再加把勁,畢竟「失落的24年」之後,要重新接軌國際怎樣都不簡單。
屏東「從產地到餐桌」的養豬大戶業者就不具名表示,「可以外銷當然很好,但真的很多挑戰!」他呼應大成的說法指出,事實上觀察身邊同業,增養豬隻、提高育成率就必須提升設備,「每天要應付環保團體就很焦頭爛額了,要改善設備根本興趣缺缺。」
談合約民間靈活度較高 「冷藏豬銷大陸有利基」
再來,他也說,跟國外廠商談合約,先不講關稅問題,要有外銷訂單合約本來互信機制最重要,現在都已經過了24年,關係都沒有了,需要重建信賴感,而這非一蹴可幾,同樣需要時間。
另外,這名養豬大戶還提到,談合約本來就是民間跟民間談最快、靈活度較高,現在官方要帶著去打國際盃,老實說會有政治議題。「不然以台灣豬外銷最有競爭力的市場,我認為是中國大陸沿岸城市,會比日本市場更有利基點」,因為飲食習慣相近,都喜歡吃溫體豬與冷藏豬,地理環境也近,若在大陸豬肉需求增溫下,再打出「台灣豬」品牌,相信高品質的風味會很有競爭力。
只是,養豬大戶也提醒,雖然政府將豬肉外銷視為重要目標,但呼籲防疫同時也不能鬆懈,他甚至認為,現階段防疫工作比外銷更重要,否則在國外仍有口蹄疫或非洲豬瘟的疫情之下,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至於,近來開始有豬肉加工品外銷澳門,他則認為因為才幾百公斤量太少,比較偏向宣示性的意義,但即便如此,台灣取得外銷門票對產業長期來說,也算有正面激勵的效果。